摘要: 韧性理论为边疆安全的有效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来源于工程韧性,后经历了生态韧性到演进韧性的范式演变。在新范式指导下,区域韧性研究成为热点,尤其是城市及社区韧性,已成为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随着区域韧性研究的不断拓展,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边疆治理冲击,边疆韧性研究愈加受到重视。既往研究主要聚焦边疆韧性的界定与评估、边疆韧性的影响因素和边疆韧性的治理策略三个方面。在界定与评估方面,学界已初步构建了边疆韧性概念模型,并对边疆城市、社区或区域总体韧性进行了探索性测量,但界定和评估仍处于早期阶段。在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就边界类型、多方行动者、政治制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治理策略方面,已有研究提出了向内构建系统韧性和向外寻求韧性合作等建议。从区域来看,美、欧、俄、中等基于跨界移民、自然灾害、军事冲突、公共卫生事件等各自边疆的不同现实和价值面向,积极推进边疆韧性的综合研究。总体来说,当前边疆韧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需加强边疆韧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系统探索,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具备国际视野的理论体系。
[V1] | 2025-05-26 08:55:48 | PSSXiv:202505.02309V1 | 下载全文 |
1. 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价值阐释、现实梗阻与赋能路径——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 2025-05-28 |
2.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述略 | 2025-05-26 |
3. 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作用、现实堵点与路径优化 | 2025-05-26 |
4. 关于北疆文化研究成果的审视与思考 | 2025-05-26 |
5. 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 2025-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