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编辑之友 [EDITORIAL FRIEND]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创刊时间:1981年
  • 主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编辑出版:《编辑之友》杂志社
  • 学科分类: 新闻传播学  

期刊简介

    《编辑之友》创刊于1981年,是国内创办较早的编辑出版学学术刊物。办刊多年,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倡导“身入”基层、“心在”业界的研究风气,与时俱进地对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进行系统性、深入性的研究,为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科理论体系发挥主动作用。近年来,《编辑之友》加快推进期刊品牌建设,“两个效益”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被人社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是唯一一本获得该荣誉的学术期刊。2015年、2017年先后两次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百强报刊”。2019-2023年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中国精品期刊展”主题宣传精品期刊。2018年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中国最美期刊”。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2023年,《编辑之友》先后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目录。

  • 人工智能知识传播下的新阅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知识生产; 知识传播; 知识社会学; 阅读;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5.3.001

    提交时间: 2025-04-16

    摘要: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阅读人工智能生成的知识来满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知识需求。这不仅重塑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使阅读具备一些新的特点,也使得阅读的效果和社会影响与之前大相径庭。生成式人工智能中介的知识生产,生成的是人机共生的杂合知识、概率推断的计算知识、自适应式的选代知识、身体感知缺位的形式知识。这种新兴知识催生出提问式、加速化、随机式、批判性的阅读方式。由此可能带来自相矛盾的阅读效果一认知边界的拓宽与独立思考的放弃、知识传播效率的提升与知识理解错觉的产生、机器思维的培养与思维的机器化、创造力的激发与抑制。新阅读方式还会使原来的知识秩序发生变化,在社会认知、社会平等、社会权力结构等方面产生新的社会影响。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5 下载量 2 评论 0
  • 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构:内在逻辑、实践价值与推进路径

    关键词: 【关键词】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数字技术内在逻辑实践价值推进路径;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5.3.002

    提交时间: 2025-04-16

    摘要:【摘要】数字技术与传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正逐步推进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构。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构具有内在逻辑,具体表现在传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基础上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实施主体的数字化武装、服务策略的数字化拓展、服务产品的数字化创新,以及服务评估的数字化应用五个方面。与此同时,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其不仅可以保障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公益性与多元性,而且将激发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创新活力,实现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协同绿色发展。推动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构,需做好顶层设计,营造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构的良好环境;保障技术供给,提供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构的科技支撑;实现要素聚焦,塑造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夯实人才基石,创新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构的人才培育模式。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7 下载量 2 评论 0
  • “收藏在云端” :社会化信息平台的 阅读狩猎与收藏想象

    关键词: “收藏在云端” 阅读狩猎 媒介实践 阅读秩序;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5.2.002

    提交时间: 2025-03-06

    摘要:作为一种典型的补偿性媒介,社会化信息平台为善于冲浪的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文本,客观上也促进了阅 读方式的迭代更新。长久以来,阅读被认为是一种“狩猎”,但阅读狩猎在社会化信息平台中变成一种空间过程,用 户不是在时间维度上消费信息,而是在完成一场从狩猎游牧到点赞收藏的时间空间化想象,并最终导致用户从“无所 不猎”转向“一无所猎”的窘境。新媒体技术的时间可供性、空间可供性和关系可供性为用户的阅读收藏提供了可供 逻辑,增强了用户的阅读适应性。但社会化信息平台的收藏行为,只是让用户获得知识信息的占有权,若不消化、吸 收,对该收藏知识信息的使用权就无从谈起。收藏夹在给用户一份安全感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一种虚幻想象, 模糊了收藏夹里原本藏着的理想生活模样,最终导致了收藏即“日常”、收藏即“吃灰”、收藏即“游戏”的阅读 危机。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0 下载量 3 评论 0
  • 身体“再文化” : 新型阅读空间的阅读实践与社会交往

    关键词: 新型阅读空间 身体 阅读实践 城市融入;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5.2.001

    提交时间: 2025-03-06

    摘要:阅读空间既是承载阅读行为的时空场景,又以其自身逻辑重构着阅读实践及理念。近年来,各大城市出现形 态多样的新型阅读空间及公众阅读现象,阅读空间由内容序列化向要素并置转变的空间形式属性凸显。这种阅读空间 转向改变了传统阅读以读者知识接收为主的理念,以及读者与城市之间的交往关系。作为阅读的初始性媒介,身体在 这个过程中成为观察阅读实践与社会交往转型的载体,其经历了从“文化”到“再文化”的转变。身体“再文化”作 为阅读实践,揭示着城市新型阅读空间的含混性逻辑及其文化意义。这些分析对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以阅读探索城市 融入具有启发性。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12 下载量 1 评论 0
  • 阅读是私下约好的共鸣

    DOI:10.12451/202412.01062

    提交时间: 2024-12-17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73 下载量 15 评论 0
  • 为出版职业读书:民国大型出版企业职工阅读建设研究

    关键词: 阅读史; 出版企业; 职工阅读; 阅读推广;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11.002

    提交时间: 2024-11-19

    摘要:文章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民国大型出版企业为中心,分析阅读为何及如何融入民国出版人的日常生 活。编辑参与书刊生产时对学术资源的需求,通过推广公共阅读发展社会教育的业界共识,以及职工对提升智识和业 余休闲的需要,推动了民国出版企业对于职工阅读的建设:一方面,建设面向出版工作的附属图书馆、面向业余休闲 的同人阅览室;另一方面,有选择地向职工提供图书馆参考用书和业余时间阅读的智育读本,以企业意志规制职工何 时读、在哪读、读什么,使职工在工作和业余时间养成阅读习惯。民国出版企业的阅读建设激发了其知识生产与学术 研究的潜能,提升了出版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个人智识,其阅读推广经验对当下出版业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具有一定借 鉴意义。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41 下载量 79 评论 0
  • 超越物质向度:阅读理论史视域下数字阅读的人本主义复归

    关键词: 阅读理论; 数字阅读; 物质向度; 人本主义; 人的主体性;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11.001

    提交时间: 2024-11-19

    摘要:物质向度的阅读理论以媒介技术自主性为底层逻辑,主要聚焦媒介技术环境中阅读实践诸要素之连接与构
    序。此种理论以媒介中心为圭臬,与文本的意义接受和传播实践路径分道扬镳,但并未解决前阅读理论遗留的人的主体性问题。文章通过对阅读理论史的考察,提出以人的主体性作为阅读理论人本向度的核心关切,认为数字时代的阅读理论亟待复归人本主义框架,即在数字阅读实践中观照知识交往关系的校准、追问读者的主体权利回归以及寻求人机欲求的价值对齐。这一理论框架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三重维度,论述了人类阅读实践的关键内省。未来,人类在媒介技术系统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体价值,将是解决数字阅读“后种系生成”危机的重要前提。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388 下载量 79 评论 0
  • 欢欣与隐忧:论新时代自媒空间内的国学传承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学; 传承; 自媒传播;

    DOI:10.12451/202410.00899

    提交时间: 2024-10-10

    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层面知识体系的国学的传播,着媒介技术和媒介环境的变革,渐进入了一个新生的自媒空间。新空间内的国学传播充分体现了自媒体贯通、分化、自主的特性,现出勃勃生机。而国学传承不是简单的国学传播,承包含着传播和继承,者是实践行为,者是理想效果。新时代国学传承的理想效果应该是达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建构性继承。自媒空间内国学传播样态十分具有迷惑性,要对其进行新思考和冷思考,本体外延、传播模式、传播主体、内容文本四方面厘清其与新时代之前传统媒介空间内国学传播的不同之处,出繁荣表象下掩盖的逻辑悖论,计能够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媒传播模式,而实现国学的理想传承。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292 下载量 94 评论 0
  • “全民阅读”概念史考析——基于知识建构、制度演进、文明交融三重脉络

    关键词: 全民阅读; 概念史; 知识建构; 制度演进; 文明交融;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9.002

    提交时间: 2024-09-05

    摘要:文章对知识建构、制度演进、文明交融三重脉络中的“全民阅读”概念史予以深度考析。通过研究,有三 方面发现:其一,在出版学“意义之网”中,“全民阅读”是一个连接诸多节点的重要纽带,这一标识性概念反映 了中国的经验和价值,具有特定的中国内涵,为出版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新的知识增量;其二,“全民阅读”概念的 “制度化”进程,折射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探索经验和社会理念、文化生态之变化,体现了“全民阅读”概念在 中国经历的政策化乃至观念化的过程;其三,“全民阅读”是一个已经在中国社会被普遍接受并形成相当话语力 量、反映本土经验和价值、深入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标识性概念。归纳而言,这一概念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兼具国 际性和本土化两重属性;立足本土实践经验,反映本土社会事实;根植本土阅读文化,反映本土阅读价值观念。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524 下载量 151 评论 0
  • 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看阅读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数字阅读; 手机阅读; 智能阅读;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9.001

    提交时间: 2024-09-05

    摘要:文章通过对二十余年来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以手机移动阅读为主体的数字阅读迅速发展,对纸质书 报刊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数字化时代,阅读越来越成为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社会化链接为特征的活动,人工智 能、量化自我和脑机接口等技术在改变阅读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面向未来,出版业和阅读行业需要基于阅读特 点变化趋势,持续深化对阅读的认知和理解,创新阅读服务模式,更好地迎接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状态:已在期刊出版

    点击量 476 下载量 130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