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一个新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和理解,关乎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及其运动规律的把握,关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必须走进社会基本矛盾深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中,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生成动因和内在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更加凸显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及其运动规律中的主体性,赋予了其时代性,更加突出表现了社会基本矛盾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意义。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物的“道德”是一般技术物在道德物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道德调节作用,即技术物通过设计者来实现价值负载,从而在使用语境中调节人类的行动;道德的“物”是指智能技术物可以有道德决策能力,能够主动做出符合道德决策的行动。道德物化理论认为人类与技术物构成一个道德共同体,强调人类和技术物在道德决策中的共同作用,展现了人技共生的价值关系,强调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作共生。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道德物化将转向人技共生的价值关系,这意味着人类和技术的关系已不再仅限于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我们不仅使用技术,同时也受到技术的塑造。人技共生价值关系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挑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摘要:詹姆逊对《资本论》的非政治再现只是后现代“认知测绘”的一个基本操作。通过对《资本论》第一卷的微观考察,詹姆逊认为马克思没有阐述政治与革命的问题,或者马克思把其间隐含或突然出现的政治与革命观点被对立统一的严谨论证表达方式自我否定了,而其中最有政治革命性的历史预言则是一次“更重要的断裂”。通过对《资本论》第一卷中的时间、空间与辩证法三个维度的专门透视,詹姆逊确认其中没有政治革命性的内容,总结得出《资本论》第一卷没有政治结论的政治结论。詹姆逊对《资本论》的非政治再现,意在告别宏大社会政治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非整体性的理解,也是其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幻灭,走向后现代微观政治文化批判的生存策略的再现。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02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发展、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西方民主思想的批判反思构成了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础。关于人民民主地位功能、本质内涵、体系构建以及制度建设的思想是其主要内容。在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地位作用的认识、强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特征的把握、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等方面彰显重要时代价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研究》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8-31 合作期刊: 《求是学刊》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又一次理论创新,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政治原则,科学地回答了“为了谁”的政治问题,始终如一地把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强化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工作部署的全面统领的政治抓手。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揭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二为”的根本方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凸显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政治担当,指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有新发展、新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战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价值基础、提供了精神力量、指明了未来方向。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为从哲学层面深入阐释工匠精神提供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由技入道的技术本质观、心传体知的技术认识论、斧工蕴道的技术方法论、天人合一的技术价值观和至臻求善的技术伦理观体现了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技术哲学向度。本文阐述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技术哲学理论,这对于在社会与历史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时代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2-22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的重要任务,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指明新方向、作出新部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鲜明的延续性、实效性、革新性形塑了其数千年的赓续发展和历久弥新,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铸就了美德的体系化传承格局。新时代要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的维度,深入挖掘、阐发和创新好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核心要素的中华传统美德,以道德承袭、实用和创新为重要路径,推动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厚植文化底蕴、丰富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