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一种文本或明或暗隐含着多种文本的信息、范式和结构,形成互文关系。互文性表明了某种信息、范式、结构在文本之间流窜,并影响、篡改或者派生新文本。余华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1986年)与海勒根那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打工》(2019年),在内容结构、叙事技巧和主题意蕴等诸多方面构成显著的互文关系。通过翔实对比、考察和讨论,认为后文本是前文本的派生文本。一方面,作者采用承袭、模仿、篡改和组合方式对前文本进行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将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入小说创作中,在借鉴与创新、模仿与超越中完成了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打工》。这种互文创作案例,对于当下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创作如何借鉴中国现当代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经验提供了一种参考坐标。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汉语语素大多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而来,最大的特点是单音节性。汉语语素的音、形、义存在着语音形式、书写形式有限与语义无限的矛盾,也就是语素和汉语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素多义”“一素同音”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界从汉语本体出发,对汉语语素展开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以汉语和蒙古语偏正式名名复合词为例,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汉语和蒙古语对照的角度以及蒙古语的角度观察汉语语素多样性的特点。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形态变化的孤立语,蒙古语是形态发达的黏着语,通过对属于不同语言类型的汉语和蒙古语的对比,可以清晰地观察汉语语素的“多义”和“同音”的特点,并且深刻了解“多义”大多是通过隐喻或者转喻同本义产生联系,“同音”是语音演变、意义演变、汉字简化、借用外来词等的结果。汉语和蒙古语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成为对汉语本体研究的有益补充,而且能够增进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国内外现存《三国志演义》蒙译文献不仅收藏分布极为分散,各家书目和图书馆检索目录多粗疏不确,其入藏记录和递藏线索也颇为模糊。就文献特点而言,这些文献具有书籍形态多样、版本种类多元、文本流动不稳、版本信息残缺、卷帙篇幅繁多、毁损散佚严重等显著特征。这些文献不仅是蒙古族翻译文学史料的重要部分,其整理与研究对蒙古族俗文学文献研究、蒙古族文学批评研究、汉文古代小说版本与传播研究、中国民族文学交流与交融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传世《三国志演义》蒙译本的特点和价值大抵代表了国内外存藏汉文古代小说蒙译本的传播情况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