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以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的“四个自信”为背景,以“立德树人”新时代理念为宗旨,以弘扬“经世济民”思想为主要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学科力量。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的重要意义在于经济学专业的特征与课程思政与时俱进、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具备较高的品德素养、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教师师德师风的规范化水平,这为开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依托“培养目标一教师(个人)一教研室整合(团队)一教学实践一评价体系”系列流程进行。将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是整个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师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 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研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涉及民生的重要问题,作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不仅影响卫生服务的质量,而且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地形复杂多样,各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出现了不同的层次。根据地理位置,将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分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内蒙古中部地区、内蒙古西部地区,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方面的指标,利用泰尔指数(Thei1Index)实证分析2012年至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配置。结果显示,内蒙古东部地区、内蒙古中部地区、内蒙古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泰尔指数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地区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不公平现象。基于此,提出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布局、做好中蒙医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

  •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内蒙古农民增收的路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当前,乡村振兴已进入新阶段,农民收入的增长更要求持续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数字金融服务满足了农民的借贷、理财、保险等现代化金融需求,并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加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农民收入结构合理化;降低信息不对称满足农民金融服务多样化需求。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内蒙古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农民数字金融教育缺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各盟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金融风险控制有待加强。对此,本文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内蒙古农民增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加强农民数字金融教育、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等优化路径,以供参考。

  • 民族地区的就业与劳务品牌一一基于熵值法的优劣解距离法模型的应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熵值法的优劣解距离法模型设计劳务品牌综合评价指数,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3年统计的内蒙古劳务品牌发展数据,综合评价内蒙古68个劳务品牌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第一,年均劳务收入、年均带动就业人口数量是评价劳务品牌的重要指标;第二,评价结果与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选的“2022年度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结果高度吻合;第三,通过设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优劣解距离法模型有效地区分了劳务品牌之间的表现差异,显示了领先品牌的优势特征以及落后品牌需要改进的方面;第四,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证明,使用基于熵值法的优劣解距离法模型对劳务品牌进行评价的结果是稳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