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澜湄粮食安全治理:主体动因、复合困境与优化进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在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治理机制失灵、赤字不断累积及治理权力下沉的背景下,区域合作逐渐补位,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开辟了重要路径.本文聚焦澜湄合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澜湄粮食安全治理的基础和条件,详细分析了澜湄国家参与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动因,力图多维度展现澜湄粮食安全治理对域内国家乃至全球粮食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澜湄国家推进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动因在于成员国对粮食安全重视度的提升、强化在全球粮食体系中话语权的需求及优化澜湄国家自身国际形象的必要性.然而,澜湄粮食安全治理也面临着成员国利益诉求差异化、域外大国深度介入、治理风险性因素陡增等复合性困境.未来,中国应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健全区域粮食安全治理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粮食安全合作的区域政治环境,加强在气候变化、灾害防范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粮食安全合作,推动构建澜湄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 推进“17+1”框架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多元合作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是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合作也是“17+1”框架下最早确立的机制之一,随着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农业合作面临发展机遇。分析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和投资合作结构特点,应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促进农产品贸易和投资合作多元化:以大带小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合作主体多元化;一国一品选择重点产业,促进合作方式多元化;科技支撑服务贸易投资,促进合作领域多元化;培训参观媒体多渠道宣传,促进交流方式多元化。

  • 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建设:中国贡献和未来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粮食安全韧性分析框架,主要利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了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存在的问题,考察了中国的贡献及不足,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①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直观的问题是生产能力不足,深层次的问题是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合理.②中国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合作农户家庭韧性的提升,能够纠正部分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但影响范围有限.③中国需要加强与当地民众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同时加强不同项目间或企业间的配合,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资源调配和协调,提高影响力.④中国模式和中国贡献具有世界意义,但是需要非洲国家和民众正确认识并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使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韧性建设发生实质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