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重点布局与路径突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发展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产业绿色化发展支撑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绿色化,数据要素驱动产业绿色化,在充分认识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前提下,在深入掌握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基本规律和互动逻辑基础上,要围绕绿色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科技服务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布局重点产业和优化产业生态,坚持以下重要着力点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低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产业绿色化技术赋能;夯实“绿能”产业基础,带动供应链提质增效;推动重点领域零碳标准制定,建立健全零碳标准体系;构建全球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共同体,促进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互联互通;构建绿色化数字化技术国际合作网络,推动绿色化数字化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推进绿色化数字化产业项目国际合作落地;打好贸易投资组合拳,构建全球绿色化数字化产业链体系;提高绿色化数字化融合服务水平,增强创新创业主体积极性;提高绿色化数字化融合金融服务能力,增强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动力;提升绿色化数字化融合财税支撑能力,增强绿色化数字化融合推力;发挥平台推介服务优势,激发绿色化数字化融合潜力;发挥技术动态跟踪优势,强化绿色化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保障力。

  •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化与区域差距变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通过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的理论机理,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劳动力要素市场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技术要素市场化及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步伐,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引起区域差距变化。从溢出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要素市场化,即信息溢出促进优质化、高效化要素的自由流动;技术溢出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集聚;知识溢出促使人力资本合理化、高效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要素市场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影响看,一方面,要素市场化通过促进企业协同、行业协同、产业协同,培育缩小区域差距新动能,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虹吸效应扩大区域差距。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利用1996一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抑制了区域内与区域间差距变大,显著促进了要素市场化,并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化显著抑制区域内与区域间差距变化。在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要缩小区域差距,应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

  • “一带一路”倡议下北京外向型会展平台发展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服务贸易领域外向型会展平台建设对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合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实现提质升级和拓展议题,助力北京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国际推广、优势领域建设、市场化水平方面还可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分析进博会、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新加坡金融科技节等国内外知名外向型会展平台的具体经验举措,可针对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专业服务水平等方面对服贸会打造全球标杆会展平台提出建议。

  • 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中国实践与着力重点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以创新为先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除具有新质生产力的共性,还具备农业领域高度公共性、高度科技化、高度数字化和高度产业化的特性,其形成有特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发展与底线、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这三对关系。在战略层面,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顶层设计,抓住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主体,用好新型举国体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系统化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三个力量,守正创新,聚焦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在实践层面,要积极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强化农业基础研究长效机制,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使命定位,强化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

  •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先行现代化国家的“翻版”,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的“再版”。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擘画的“三步走”战略,围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方向等问题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对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