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学到技术再到经济的关键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审计视角出发,运用生物学中的三螺旋理论和系统理论,全面梳理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明确政府、高校和企业三大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运用研究型审计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审计监督体系,并制定确保其有效运作的制度保障措施。本研究旨在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以及为科技创新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低值低效的发展模式,而面对气候、市场等外部风险威胁,数农融合抵御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尚未可知。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对数农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构建农业韧性的多维度量化标准,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三步法分析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从静态和动态双视角剖析数农融合发展对农业韧性的赋能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农融合发展在静态和动态视角下均对农业韧性存在正向影响,短期内促进适应性和抵抗性,长期内对预防性、抵抗性和适应性贡献显著。在粮食主产区、高数字经济区域,数农融合发展的赋能效果更明显。传导机制方面,数农融合对农业韧性的赋能效果受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集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农融合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业韧性提升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周边地区农业韧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强化农业韧性、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政策制定提供经验依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基于合同期影响供应商承接合同意愿的现象,文章在成本不确定和需求弹性的环境下利用实物期权分析了供应商对固定价格和收益共享合同的定价,揭示了合同期、供应商对成本的乐观和过度自信对这些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合同期决定着固定价格的定价形式,他通过供应商的定价权威临界值影响收益共享合同的定价形式。合同期较长(供应商的定价权威较低)时,供应商对固定价格(收益共享)合同的报价为其保留价格,以确保在最优的时机执行合同。该价格因供应商的过度自信而更低,但不一定因乐观而更低。合同期较短或定价权威较高时,供应商基于需求的弹性来定价。该价格因供应商的乐观而更低,但不受过度自信的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近年来,并购重组过程中业绩承诺未达标现象频发,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以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究了业绩承诺与高管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未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上市公司,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上市公司高管在并购当年更容易发生减持,且减持后上市公司长期市场表现更差,验证了业绩承诺的套利属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套利程度在非国有企业更明显,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更多的分析师关注和并购问询可以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通过签订业绩承诺抬高股价从而减持套利的程度。文章不仅为理解业绩承诺协议的套利动机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也对完善业绩承诺协议相关制度、预防潜在内幕交易、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有效秩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当前数字化变革日益成为实体企业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利用2007—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缓解了企业“短贷长投”的程度,证实了“决策优化假说”。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短贷长投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企业自身融资能力较弱、外部融资环境较差、公司治理相对薄弱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更为明显。文章丰富和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机制与经济后果的研究框架,为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找到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数字化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在中国性别就业差异逐渐扩大的背景下,探讨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能否为提高女性就业比例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提供新的动力,对实现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共享对外开放成果至关重要。基于1998~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从就业率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双重视角出发,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中国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其机制,并考察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能够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来自欧美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更有助于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外资进入对女性就业的积极作用在私营内资企业、高性别平等化地区、东部地区以及第三产业中影响更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增加市场竞争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是外资进入能够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渠道。从调节效应上看,过快的外资进入速度减缓了外资进入对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积极影响。因此,应通过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合理把控外资进入速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外资进入对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促进女性共享对外开放成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制度经济学引入关系性契约理论,构建成本一收益模型,阐释分析师与所调研上市公司互动行为中的底层逻辑,探究成本因素对分析师契约行为的影响,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分析师在调研网络中的位置衡量分析师为构建及维系关系所投入的专用性资产(成本)。研究发现:分析师的成本投入会使其产生自我履约行为(乐观性倾向),声誉因素和企业违约风险对分析师自我履约行为具有削弱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清分析师隐性成本投入的影响机理,为监管层规范分析师行为提供依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可再生能源企业科技创新是世界各国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由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双重外部性以及各国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国家、不同细分行业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同时,很多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新技术,进而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然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并购创新策略相结合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动因及趋势的分析,找出“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并购创新理论,分析可再生能源企业应该如何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为政府、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从可再生能源企业并购与创新的角度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