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过度加工:影响效应、 形成原因与治理方案——以稻谷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从加工结果和加工过程两个维度对粮食过度加工进行概念界定和现状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粮食过度加工对国家粮食安全、消费者福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并从生产者、消费者和技术发展等视角阐释了形成粮食过度加工现象的内在动因与外在条件,提出了以企业技术选择为导向的系统性治理方案。研究发现,粮食过度加工是消费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市场逻辑,但在长期内却表现出一定负外部性,包括挑战国家粮食安全、降低消费者健康福利和造成生态环境负担等。未来需从提供适度加工技术支持、降低企业技术转换成本、完善粮食加工技术标准、加大膳食观念科普宣传等方面同步发力,推动形成适度加工技术的利润空间,引导和激励企业向适度加工技术转型。

  • 中国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建设策略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粮食物流体系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一环,加快推进其现代化建设将有力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对现阶段中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全面调研,详细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并提出推进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的策略。第一,提升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系统化水平,增强粮食流通能力;第二,加快粮食流通立法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打破要素流通制约;第三,提高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专业化水平,提升物流体系效能;第四,积极开展粮食物流体系信息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第五,统筹各地并优化资金配置,推进项目整体布局;第六,构建粮食流通“双循环”格局,培育国际化大粮商。

  • 择善而从:粮食供给稳定的国际经验、一般规律与政策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粮食供给稳定是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典型国家保障粮食稳定的经验和规律,梳理了中国当前维系粮食稳定供给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依据主粮自给程度可将全球典型国家划分为外溢型、结构失衡型、自给自足型和进口依赖型;粮食供给稳定存在“掌握主动权一数量充足一价格优势一产业竞争力”四个阶段;中国当前实现了主粮自给自足,但尚未进入价格优势阶段,且面临粮食生产结构失衡想调调得难、饲料粮进口来源单一想多多不了等挑战。保障中国粮食供给稳定须尽快形成价格优势,可从加快推动粮食单产提升、继续引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 进口扩大背景下中国玉米市场格局与议价能力演变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随着中国玉米供需缺口逐渐加大和国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测度中国在玉米国际贸易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本文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玉米进口数量上涨明显,对外依存度提高,且进口来源集中度较高;②中国在玉米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长期低于玉米主要出口国,玉米进口价格高于理论进口价格;③长期以来,中国在与美国的玉米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当中国进口来源过度集中于美国时,这种议价差距将进一步被放大。推动中国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建立可持续的粮食供应体系对提升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的谈判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大有裨益。

  • 节粮减损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一一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节粮减损不仅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文章基于2012一2019年上市涉粮流通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节粮减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节粮减损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表明,提高物质资本配置水平、人力资本配置水平以及技术创新水平是节粮减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机制。基于调节效应的检验表明,数字化水平对节粮减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考虑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后,节粮减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性质、地区、存续年限及数字化水平的企业中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重视节粮减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提升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数字化水平等渠道,全面夯实中国粮食安全根基。

  • 劳动力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机械化及其产出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 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产出效应,并考察该影响及效应在耕种收各环节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机耕水平及机收水平;农机总动力对粮食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中型农机动力及大中型农机机耕、机播及机收动力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研究建议加快突破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农机资源在省际间合理流动与科学调配,加强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 助推还是羁绊: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化解“半城镇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发达地区在推进“人口城镇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以江苏省为例,通过2019年在江苏省13个地市开展的调查,基于2129份问卷探讨了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留城定居意愿强烈,但户口迁入意愿不高。宅基地财产性收益现值越高,越有助于农民工选择留城和将户口迁入城市;宅基地预期补偿性收益越高,农民工留城意愿和户口迁入意愿越低,表明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可忽视。此外,宅基地财 产性收益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意味着可变现的宅基地财产性收益会助推农民工融入城市,而预期宅基地被征用时能获得补偿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 市的羁绊。为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背景下,一方面应逐步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限制和鼓励农房交易,让农民工带着财产进城;另一方面需加快出台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防止宅基地问题悬而不决迟滞中国城镇化进程。

  • 农地确权能否提高农户参与村庄选举的意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借助中国新一轮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围绕产权行为能力与产权实际执行程度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LDS2016年全国69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等方法分析农地确权的选举效应,尝试回答农地产权这一经济权利能否带来农村更加广泛政治参与的问题.结果发现: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农户参与村庄选举的积极性,但这一影响只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中成立;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内部,相较于非农劳动力,农地确权更能提升农业劳动力参与村庄选举的积极性,相较于男性,农地确权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选举效应更为显著。可能的机制在于农地确权证书的发放增加了农业生产主体,尤其是女性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收益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了其参与村庄民主选举的积极性,目的在于以参与集体行动决策来拓展自身产权行为能力,从而获取预期农业收益。

  • 从维持生存到健康生存: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1985一2022年中国农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的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收敛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膳食中动物性食物供能比呈上升趋势,但南方地区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供能比高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高于西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②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南方和西北地区差异较大;③邻近省份食物消费结构存在较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和集聚性;④全国、南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均存在o-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B-收敛,且条件收敛速度快于绝对收敛速度,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网密度、食物储藏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收敛有明显的加速作用;5中国农村地区的食物消费结构还没有升级到稳定状态,尤其是北方和西北地区保持了较快的升级速度,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的需求仍会呈现增长的趋势。研究结论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区域性的营养干预措施以及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 粮食补贴政策的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基于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的解释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种粮主体视角出发,引入劳动市场收入跨度概念,基于空间向量和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构建了粮食补贴政策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发现:(1)粮食补贴政策的核心作用之一是为粮食产业吸引较高技能禀赋的种粮者;(2)不同类型粮食补贴都会被当成收入性补贴,其产生的收入效应会起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促进粮食科技进步的作用。因此应从政策空间、政策目标和政策弹性3个维度改革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一是进一步聚焦政策目标,提高技能型经营主体种粮意愿;二是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补贴聚焦产业链中后端;三是着力优化政策响应机制,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契机。

  • 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的实践检验与问题探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加强和完善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是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基于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归纳了新冠疫情期间应急保供体系的若干表现,并由此反思了维系粮食高储备率及设置应急保供企业名录的合理性,也对理论界倡议的完善物流体系路径做出评价。对比应急保供体系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后发现:(1) 维系高水平的原粮储备既不经济,又无效用;(2) 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对不同类别企业的无差别统筹弱化了应急保供企业名录设置并分类管理的必要性;(3) 突发事件发生时急速强化的政府力量也让市场机制作用受阻,也对基于市场机制的供应链体系完善思路提出挑战。对此,文章认为,在应急保供体系的完善方面,短期内仍要重视行政的干预,只有意识到突发事件中行政力量的临时性强化,才能选择出更合适的应急保供策略。但长期看,构建系统性、重效率的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仍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