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五维阐释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出发,就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战略谋划、主体力量、重点任务和坚强保障等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在战略谋划上,要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为战略目标,以聚焦“四个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战略导向,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为战略支撑;在主体力量建设上,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重点任务上,要加强基础研究,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保障机制上,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创新氛围。

  •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历史主动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具体包含历史清醒、历史担当、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创造的五重意蕴。中国共产党在辨明他国现代化发展困境中保持着历史清醒;在主动肩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中强化着历史担当;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逻辑中激发了历史自觉;在笃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增强了历史自信;在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新境界中实现了历史创造。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方向,增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胜信心,锤炼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能力,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活力。

  • 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哲理进路、核心范畴与战略擘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研究》

    摘要:从唯物史观出发,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传承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同思想,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要求。它包括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三对核心范畴: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奋斗事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民主与自由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追求。当今,持续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主要包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等战略,擘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从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中国更大贡献。

  • 生态劳动的出场逻辑、内涵特质和发展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人类劳动的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劳动作为人类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遵循生态本性和规律、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和生态福祉、关涉生态文明发展的劳动新形态。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劳动何以必行、何以释义、何以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必须从学理上深度回答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生态劳动是劳动形态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向、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指向、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然路向;彰显出人和自然之间良性物质变换、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得益彰;指向劳动主体生态素养涵育、劳动资料生态化变革、劳动对象生态化使用、劳动系统生态化协同的发展路径。

  • 系统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需要系统规划、多主体参与、多部门协调、多要素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 高校劳动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关乎劳动教育深入推进与高质量发展。 在系统论视域下,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由组织规划能力、文化创设能力、课程建设能力、条件保障能力和劳育评价能力 5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以及 40 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高校劳动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从组织管理、文化创设、课程建设、条件保障、评价完善五方面为高校劳动教育能力提升提出建议。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伊朗核问题:演变、困境与出路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伊朗核问题历经了核计划诞生、核研发重启、核问题危机化、核谈判陷入博弈困境四个阶段。美伊关系是影响伊朗核问题走向的重要因素;伊朗能否遵守现行国际准则左右了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路径;伊朗能否与域内国家改善关系影响到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进程。当前,伊朗核问题的解决面临着美国单边霸权、全球安全赤字加重、地区治理机制碎片化等多重困境。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行动指南,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倡导对话协商、大国协作,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多边治理,为解决伊朗核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多边治理的路径反映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和国际秩序观已经形成。

  • 自由创业抑或“被困”打工:品牌加盟从业者劳动过程的全景透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鼓励草根创业的时代,大众“去组织化”的灵活就业趋势愈加明显。特别是部分前期具备工作经验和资本积累的劳动者,期望借助品牌加盟的方式实现从工人到老板的身份转变。研究从劳动过程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对H市8家行业代表性品牌的田野观察发现,加盟者在经历品牌资质获取中的隐形盘剥、定价体系与品控标准制造的“奖惩同意”、“责任自治”外衣包装后的类科层真相、“昂贵”退出机制书写的自我雇佣等来源于品牌所有方的事实性劳动控制后,加盟者日常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亏折、法律踩界、身心竞赛、市场挤占等一系列风险反噬。通盘审视加盟从业者与品牌持有者之间真实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帮助创业人员规避风险,发挥加盟制在盘活基层劳动力就业、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筑牢民众信任消费等方面的正向作用。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脉的阐释与创新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08

    摘要:文明、文化与文脉,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又以其特有的物质、观念形态维系着人类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紧密相连的存在。“新的文化使命”中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明确,“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中对于“守护好中华文脉”“着力赓续中华文脉”的任务要求,都表明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文脉的阐释与创新是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统一性、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契合与互动关系、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对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中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中华文化的三大主体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科学的揭示;对中华文脉持守赓续的责任主体、守正原则、创新路径,进行了整体性的明确。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体”“用”“贯通”的揭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勘定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也必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对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认识之“体”、传承发展之“用”和新时代具体实践上的“贯通”进行了明确揭示。在理论认识之“体”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明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周涵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延,确证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农耕属性,辨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凝练了中华文明的特质。在传承发展之“用”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根脉地位,指明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阐明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在新时代实践的“贯通”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华文脉”“两个结合”“历史传统”“中华文明”四个核心范畴和命题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