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2012一202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管理层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与融资效率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供应链金融效率、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股票流动性较低、办公地点为南方地区的企业中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文章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技术应用,强化供应链金融各主体联合,稳步推进企业信息透明体系建立,组建高能力管理团队四方面对策建议,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稳步提升。

  • 海运口岸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对策研究——以大连口岸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已成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探讨了大连口岸营商环境评估及优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外研究,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标国内先进口岸,定性定量综合评估大连海运口岸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现状。评估结果显示,大连海运口岸营商环境指数综合得分连续三年稳定在3.5星,其在跨境贸易成本、时效、无纸化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表现良好,但仍需持续改进。基于测评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大连海运口岸营商环境,建议提升通关效率、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并增强口岸综合服务功能,以全面支持大连口岸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

  • 海运服务贸易网络结构演变与各国角色识别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2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海运服务是实现贸易流通和经济全球化的纽带,准确辨析世界各国在海运服务贸易中的实际地位,对促进贸易良性循环和海运业稳定发展,量化识别海运服务贸易的格局及特征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探究了全球海运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特征和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从网络结构特征演变看,样本期内网络密度由0.143增长到0.241,海运服务贸易网络趋于复杂化稠密化,具有核心边缘层级结构、小世界性和极化特征,而无标度性不明显;度和强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在-0.4780~-0.3930及-0.0206~-0.0155之间,海运服务贸易网络是典型异配网络;GCX、F8X、FKX 3种模体在各年出现频次均较高,出口结构和互惠结构是海运服务贸易的重要模式,高度集中化贸易模式则并不突出。②从各国网络地位和承担角色看,美国、德国、日本等核心国家在网络中具有绝对引领作用,南亚为贸易低值集聚区,空间上呈现以欧洲、亚洲、北美为主导的格局;中国、印度的节点度中心性逐渐提高,新兴经济体网络地位明显增强;新加坡是海运服务贸易枢纽中心,德国和美国是海运服务贸易的重要输出国,日本、英国和泰国倾向于承担进口发起国角色,中国作为核心国和中间节点起着重要的传输作用。

  • 电力供给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对碳减排影响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是实现碳减排的根本。电力供给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的耦合协调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着力点。论文基于中国2005一2020年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测度供需两侧电力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两侧电力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减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各地区两侧电力耦合协调度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提升,在样本期内东部地区平均上升58.11%,中部地区平均上升48.23%,而西部地区平均上升18.61%,并在各地区之间持续收敛;(2)两侧电力耦合协调度对碳减排有着明显的促进效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在分地区样本检验后,东部地区两侧电力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会显著降低碳排放,而在中西部地区碳减排的作用并不显著;(3)门槛检验结果显示,两侧电力耦合协调度对碳减排存在着正向单门槛效应,此外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两侧电力耦合协调度的正向减排效应也得到提升。研究结论从新的视角为深化电能替代、实现节能降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科技向善:数字城市建设与企业慈善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积极引导科技向善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城市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主体,其数字化程度对促进企业慈善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理论研究。文章采用全国私营企业调查和腾讯研究院“互联网+”数据,检验了城市数字化对企业慈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参与慈善捐赠。此外,城市数字化与其他宏微观制度要素存在相互补充或补偿效应。一方面,制度有效性和儒家文化可以强化城市数字化在促进企业慈善方面的效能;另一方面,城市数字化有助于弥补企业内部治理的不足:相比非家族涉入企业,城市数字化更能增强家族涉入企业的慈善捐赠。研究结论为各级政府鼓励企业参与慈善提供了新的政策着力点和方案选择。

  • 本土制造企业高端化转型的战略决策逻辑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管理学报》

    摘要:依托纵贯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实现高端化转型的本土领先企业雅迪为例,在内外部双重压力下,搭建了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突围背后的决策逻辑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①在本土制造企业高端化转型过程中,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间呈现出“关系依赖式共存”“冲突式共存”与“互补式共存”3种微观共存模式;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是决策逻辑“何时”转换的“触发器”,内部资源位置则是其“如何”转换的“使能器”,内外部压力间的动态适配是混合逻辑动态属性的重要来源;③分离或整合双重压力间的矛盾与悖论,将引致混合逻辑间消极的冲突或积极的互补,而兼具积极面与消极面的双元性认知特征,将有助于传统制造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动态维持竞争优势。

  • 美丽中国目标下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其影响路径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以洞庭湖区17个县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揭示了2011—2020年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同时运用Tobit模型和动态QCA模型探究了洞庭湖区县域旅游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县域间相对差异增大,极化现象突出。②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降低的演变趋势,旅游生态效率高效率区分布范围最广,且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③从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来看,旅游经济规模、技术创新投入、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公路网密度及旅游资源禀赋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④在提升洞庭湖区旅游生态效率的5条发展路径中,环境规制强度逐渐成为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