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新时代以来,绿色低碳发展呈现出以降碳为战略方向、以减污为基本主线、以扩绿为重要手段、以增长为有力支撑的特征和要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能源转型存在复杂性、污染物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尚不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瓶颈以及关键领域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仍制约着新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应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加强污染物协同治理机制建设;逐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无废城市”理念为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随着人口在大城市的不断集聚,现有的以填理和焚烧为主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受土地和环境所限已难以符合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要求。文章立足于马克思商品流通和产权理论,从物质转换视角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绿色流通循环中的重要性,发现“产权游离”现象抑制了消费者主动分类回收的积极性,而通过一定的“价值添附”便可实现商品流通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两网融合”。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模式为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价值添附”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可行性,为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拓展了新的思路。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解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orm'sl揭示其空间演变趋势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遮遮领先,区城非均衡发展态势明显。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依差并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城间差并是主要来源。全国和四大地区的核密度面线主峰位置均呈现右移态势,并存在右拖尾现象。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现象。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5-06
摘要:[摘 要]深入探讨了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提出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演进与发展。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必然要求。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协调性不足、绿色理念有待加强、共享性不够、经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国际规则话语权仍需加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能力缺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章依据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有效防范开放风险,推动中国从开放型经济大国发展为开放型经济强国。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大气污染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十年间,中国政府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尽责、公众参与”的中国特色大气污染治理之路。新时代十年,从“大气国十条”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再到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不断走向深入。新时代十年,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空气质量达标率不断提高,区域性污染问题基本解决,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空气质量等级正逐步向高水平收敛。“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进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新阶段,亟须加快构建协同推进体制机制,为新时期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推动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之路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