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对金融资本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在对列宁《帝国主义论》中金融资本形成过程揭示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已经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出现了金融资本全球加速集中、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生产体系已经形成、国际金融垄断寡头统治世界方式多样的新变化。为有效应对当代金融资本发展的新挑战,中国须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坚持六大重要原则,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理论应对国内外金融局势的变幻,并全面加强新时代国家金融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具有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的先进生产力,它对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强劲的赋能作用。从内在机理看,新质生产力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全新的生产要素、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全新的发展动能,但也存在着效益非均衡、技能偏向性、“场效应”颓疲等现实限度。数据要素价值空间异质性、生产模式变革的技能溢价、创新生态体系的梯度差异将进一步扩大城乡、行业和地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限度突围,需要畅通要素循环,健全城乡一体化数据要素共建共享机制;调整技能偏向,优化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的劳动供给结构;构建联动体系,多措并举打造协同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面对“犹太人问题”,马克思首次与其友人鲍威尔公开争论,展示出市民社会批判与宗教批判的思想差异。而传统研究方法多从马克思立场剖析鲍威尔思想,难免存在对研究视角与维度的窄化。为提供更丰富的解读视域,本文试以《犹太人问题》《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与《论犹太人问题》三篇原著为依据,以本质之争为基石,对比二者在目标与途径上不同选择。鲍威尔主张以宗教特权为本质,以包含“人的解放”的政治解放为目的,提出消除宗教的解放途径。马克思基于世俗本质辩证看待“政治解放”及其局限,并视“人的解放”为目的,提出消灭私有财产及其欲求的市民社会批判。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2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动力,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途径。新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边疆地区激活历史记忆、增进民族共鸣,提供价值引领、厚植文化自信,对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着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基于新疆民俗文化十二木卡姆在赋能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保护力度,完善传承机制等破解路径,使其更有力的赋能边疆地区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2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现代化模式,凸显中国特色、民族自信和实践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与党情,以及个体思想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传统的外延式扩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本文从必要性入手,结合现实挑战和理论基础,提出了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路径,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极其艰巨的历史使命。其一,为人民谋幸福体现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的向往;其二,为民族谋复兴体现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三,为世界谋大同体现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担当;其四,为人类谋进步体现在致力于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开创和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视角”、“民族气概”、“世界情怀”、“人类格局”进一步挖掘其思想蕴含的历史使命,以期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ChatGPT横空出世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作为与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热议的话题。从技术创新与传统教法结合的角度详细论证人工智能引入教育领域后的优势与风险:一方面从合理运用LLM架构与AIGC技术的角度切入,分析人工智能与课堂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及构建教育新模式的结合路径;另一方面在基于人工智能介入教育领域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传统教育中教师、学生、学校三者的关系,探讨教师减负增效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问题,为教育主体合理运用技术方法提供路径。通过明确人工智能的工具地位,进一步界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好地平衡教育教学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开创方法与规范使用两个方面回答教育领域革新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开辟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篇。进一步深化改革有着严密的生成逻辑、系统的核心要义、深厚的价值蕴含。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革思想的科学指引、党的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时代启迪与积极主动适应国情世情变化的现实需要,共同构成了其生成逻辑;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七个聚焦”重点领域与“六个坚持”原则,共同构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完善与拓展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宝库、强化与增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力量、提供与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国智慧,共同构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新的精神文明形态,既呈现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探索历史之中,又开显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之中,经历了自近代以来从“世界之外”到被迫卷入“世界之内”的精神被动,再到从“世界边缘”逐渐走向“世界中心”的精神主动。就其生成而言,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互融通,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实践,不断升华凝练的现代精神文明成果。从其本质来看,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遵循特定的内容框架和运行逻辑,有着鲜明的内在特质、丰富的构成要素和强大的演进动力。由其价值指向和时代使命而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主体支撑,而且担负着引导人们同落后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并构建完全主动的观念世界的历史任务,进而在人的精神世界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超越中探求并坚守一种崇高而深远的精神守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篇章。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结合,更加彰显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新的跃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在广度与深度的延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内涵的深入诠释,通过明晰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意蕴、时代价值及演进理路,希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落实落细寻求着力点。通过分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意蕴主要体现在:一是历史逻辑,开启改革开放征程上的历史新篇;二是理论逻辑,书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演进的理论之维;三是实践逻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深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丰富的时代价值意蕴,主要表现为:一是守正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人民至上,凸显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三是自我革命,表明党致力破除利益藩篱的坚定决心。基于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价值意蕴,进而结合实际,明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理路:一是坚定贯彻指导思想,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三是增强道路自信,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航向;四是注重系统思维,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逻辑;五是遵循法治轨道,规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秩序;六是发扬斗争精神,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效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理路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协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直到2024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做出了重要指示,把“两个结合”摆在了马工程建设和研究的重要位置。现如今,“两个结合”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研究成果日益丰硕。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将“两个结合”研究的相关文献绘制成科学知识图谱,对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其研究的前沿趋势,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为推进和深化“两个结合”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对进一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摘要]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直到2024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做出了重要指示,把“两个结合”摆在了马工程建设和研究的重要位置。现如今,“两个结合”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研究成果日益丰硕。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将“两个结合”研究的相关文献绘制成科学知识图谱,对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其研究的前沿趋势,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为推进和深化“两个结合”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对进一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