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当前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突出,对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愈加明显。现有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有效管理全球性外部冲击下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本文利用2000~2020年间中国、印度、巴西等28个新兴经济体的数据,实证检验全球性外部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上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新兴经济体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降低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从管理效果上看,宏观审慎政策应对全球性外部冲击带来的直接投资项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效果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在应对全球性外部冲击时,并不以牺牲外汇储备规模为代价。基于此,建议持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管理框架,强化宏观审慎政策与产业、货币等政策的协调性,同时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在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中的“稳定器”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事件营销以成本低、收效高的特点逐渐受到企业关注。事件营销应用策略体系的不健全及其高风险性,让众多企业对开展事件营销持观望态度。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以及公众话语权的提升,增加了企业进行事件营销的难度。本文以蜜雪冰城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蜜雪冰城事件营销策略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事件营销基本规律,探究网络时代事件营销的基本策略,为企业进行事件营销提供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乡村社会迎来了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时机,基于人 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数字乡村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推动 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则是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 一环。 目前学界对数字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关注和研究较为缺乏。 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现有 政策、文献的整理分析,揭示数字乡村建设中保障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关键桎梏:政府与市场对农民的“ 挤 出” 和“ 替代” ,使数字技术供给难以契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难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 未来需要多维激发基层活力,以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生活生产实际提供技术服务供给,建立健全 人才保障体系。 本文旨在呼吁关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主体性地位,解决乡村数字化建设中的现 实问题,为数字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一致性”效应抑或“跷跷板”效应,系统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玉米种植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粮食增产宏观目标与农户增收微观诉求兼容的”一致性”效应,在进行替换解释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和激励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实现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协同提升;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致性”效应因农户种植规模、经营发展类型和家庭劳动力从业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采纳植保和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有助于增加粮食产量,采纳耕整地、播栽、灌溉和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种粮收益提升。据此,未来应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匹配性,优化粮食生产方式以适应高质量粮食消费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和健全耕地保护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8-23
摘要: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有效控制之后并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现象,而现有研究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并不充分,缺乏基于统一理论框架的解释。本文将从储蓄动机视角解释这一现象,有助于提高学界和政界对居民消费行为的认识,为扩大需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第一,基于经典消费理论和中国国情,中国居民具有平滑消费、遗赠性、预防性、流动性约束、文化偏好、竞争性、提升地位和限制消费等8类储蓄动机。第二,疫情对遗赠性和竞争性储蓄动机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对其他6类储蓄动机有明显的影响。第三,疫情爆发会提升限制消费、平滑消费、预防性、流动性约束和提升地位等5类储蓄动机,从而降低消费;疫情有效控制之后,限制消费释放、“报复性消费”和预期收入提高会促进消费,而预防性、流动约束、提升地位等3类储蓄动机提升,以及预期收入下降会抑制消费。第四,由于疫情反复、限制消费释放有限、收入提升预期难形成等原因,平滑消费、预防性、流动约束和提升地位等4类储蓄动机提升对冲“报复性消费”,从而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现象。最后,逐一分析了8类储蓄动机的变化趋势,并提出降低储蓄动机、扩大消费的具体思路和相关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6-26
摘要: 粮食生产土地成本持续走高成为既定事实,且土地快速流转与土地成本上涨呈相同趋势。基于粮食品种层面的 885 个宏观数据,将土地流转分为粮食化土地流转和非粮化土地流转,实证分析非粮化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粮化土地流转显著负向影响粮食生产的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而粮食化土地流转则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的土地成本和流转地租金,对自营地折租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非粮化土地流转分别提高了土地流转中采用股份合作方式的比重及土地流转中土地流入合作社的比重,从而降低了粮食生产的土地成本。因此,需适当调控两类土地流转的比重,土地流转的种植结构不能“一刀切”;同时,支持各地区通过组织创新推进股份合作方式的土地流转,并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的作用。结论为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土地成本提供实证依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目的/意义]数据要素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关键生产要素之一,正在推动生产力发生深刻变革。研究分析“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可从中透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概况和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成效。[方法/过程]选取国家数据局发布的48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统计法分析案例在行业领域、参与主体、申报区域等方面的多样性与广泛性,从生产要素、科学技术和产业结构三个维度探讨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乘数效应。[结果/结论]案例覆盖12个重点行业领域,参与主体分为六种类型,申报单位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数据要素通过助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驱动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赋能产业结构数智化转型等范式在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乘数效应。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目的/意义]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是支持开放科学实践的核心基石,也是驱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索高效、适宜的治理模式可以充分释放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的内在潜力与综合价值。[方法/过程]本文遴选区域、国家、领域层面的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文献回顾、网络调研与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全球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的治理模式进行了梳理与比较分析。[结果/结论]从治理主体的视角出发,归纳总结出当前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的四类典型治理模式,即政府主导型、区域合作型、社群驱动型和多方协同型。结合具体案例,剖析了每类治理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为全球范围内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的治理实践提供思路。为实现现有科研基础设施之间的深度融合、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应灵活整合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势,构建全球化的治理框架与协作网络,增强国际科研资源的联动效应与合作能力。同时,也应持续优化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为开放科学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