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Theil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演进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乎不高,且呈现先东部地区,再中部、西部区,最后是东北地区的阶梯式下降分布;同时,以“L-L"和“H-H”集聚为主;Theil 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差距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发现,科技创新能力、第三产业比重和政府环境规制是影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目的/意义]旨在剖析云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联动治理机制,进而推进国家信息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法/过程]面向过程形成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修正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联动治理机制。事前,通过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发布实现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通过先行处置、事件报告、响应分级、响应启动、事态跟踪、决策部署、响应结束实现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事中处置;事后,通过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上报评估报告实现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事后修正。[结果/结论]可优化云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联动治理的过程,提高其安全治理效率,也为其他行业信息安全治理提供参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数字化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三个维度,构建农业数字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数字化发展综合指数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指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我国农业数字化水平稳步上升的趋势显著,且不同省份间存在明显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农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发展指数接近。依据测度结果,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及加强政策扶持三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提高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治理效率,进而为数据要素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目前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的不足,结合现代化治理理论构建云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联动治理组织架构,分析该组织架构的特性与构成要素。同时,从正式联结组织与非正式联结组织双重视角阐明多元治理主体的信息安全联动治理职责,并对正式联结组织内、非正式联结组织内以及两类组织间的联动治理机制进行剖析。[结果/结论]可推动信息安全治理结构趋于开放化和扁平化,加强社会各界力量的协同联动。同时,促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农村电商平台已成为推动农村和农业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但各参与者间必然会存在相关利益冲突,冲突的解决有助于农村电商平台形成多元互动的协同治理格局。本文识别农村电商平台参与者包括消费者、商家、平台所有者和政府等,辨析各参与者在利益冲突中的策略偏好,构建四方博弈模型,分析平台参与者的行为模式。本文在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以平台所有者、商家和政府为不同治理主体提出农村电商平台协同治理路径,以期平台能够达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旨在培育壮大城镇,乡村振兴目标是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两者既有异质性,又具有天然耦合性和内在相通性,在现代化实践中能够协同共进。以陕西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协同推进两大战略的政策建议,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通过阐释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评价2012-2021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两方面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2)从时序演变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耦合协调度呈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演变,由衰退失调型转向过渡磨合型,整体未达到协调发展;从空间特征看,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不同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据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文章以2011一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增加了标的公司自愿性业绩预告的发布倾向和频率。截面分析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自愿性业绩预告的改善作用在公司信息环境较差以及权益资本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显著。研究不仅丰富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也拓展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经济后果的视角,亦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