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智能时代,随着新兴智能工具走进千家万户,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为了有效化解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专业社会工作在为服务对象进行复合增能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介入样态、行为模式、服务流程、方法选择和动力机制等方面的转变。智能时代社会工作助力相对贫困治理的新路径包括:选取直接助人服务方法,彰显社会工作的增能优势;搞好行政、咨询、研究,实施权变灵活的间接增能;建构预防机制,提升复合增能的成效;强化“四治”体系,提升专业参与的实际效能;持续改进增能服务,推进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发展。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中国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可以看作当代文学遭遇边缘化困境后的一次自救行动,它试图与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类序列中边界含混的纪实写作类型划清界限,但其对知识分子责任的强调与书写真实经验的诉求,实际与20世纪80年代的“报告文学热”依循了相似的现代性逻辑,即建构现代人文学知识视野与言说“真实”的历史关联。作为书写现实的文类,中国非虚构写作并非只是提供一种书写“真实”的新形式,或只是现实主义传统在新的文化政治语境中的同义复现,而有着更广阔的可能。非虚构写作真正的历史潜能在于其出场触发了当代文学乃至文学内部的结构性反思,其背后潜藏着跨越现代人文科学和媒介之边界的社会文化政治变革的多重可能。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7-07
摘要:从中国当代艺术4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如何调用传统资源始终是创作和理论界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语境下,这一问题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前提考量。面向世界的中国式当代艺术,必须以富于当代气质和中国底蕴的创作展现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中国气派”,这可从两个紧密依存的向度展开。一、“世界性-人类性”的向度:着眼于普遍性的当代现实和人类境遇的关切与呈示;二、“本土性-中国性”的向度:着重于材质的“根性”激活与中国现实的“接地性”表达。本文以部分优秀艺术家在上述方面的实践为例,为中国式当代艺术的传统转换、更生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