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丽”作为骈体赋与生俱来的艺术形态,在六朝至盛唐经历了从“绮丽”到“典丽”的转变。“绮丽”是六朝至初唐体赋的基本审美形态,它与贵族趣味有着密切的关系,侧艳的宫廷书写与华美的驿体表达是士族这一创作主体的自觉选择。隋唐之际南北文化碰撞、交汇,士族意识的淡化与反观念的形成预示着体赋审美形态的新变,这种新变主要表现为典实、重气的创作取向和古拙、庄雅的体形式,由于盛唐体赋表现得最为显豁,赋风遂由此完成了向“典丽”审美形态的转变。而后,余风所及,中晚唐体赋延续着六朝至盛唐“绮丽”与“典丽”两种审美形态的博弈,但这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意味着六朝审美旨趣的失落与散体化、功利化的发展。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吴激、蔡松年由宋任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有入词,以词来抒发孤臣孽子的故国之思,引起了其他由宋入金词人的广泛共鸣,“吴蔡体"得以创建。稍后的蔡松年,尽管同样流落天涯异域,然其道德背负较轻,遂于清壮洒落之中寄寓乡关之思,将吴激词的故国之念创造性地转化为归乡和隐逸,建构了异域文学地理空间内入金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回应了金代词坛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艺术境界的追求与理想,使得“吴蔡体”具有开辟一代词风的情感内容、艺术模式、审美趣味和生命意义,金词的艺术格局由是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