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秉笔华士”群体的滥觞——对近代早期传教士中国助手群体及其编译出版活动的考察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在近代中国开埠前的30多年时间里,伴随早期新教传教士的东来,一批中国文士以助手身份及独特工作活跃于广州、澳门及南洋地区。其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是早期中西交流的地域特征、传教士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知识的需求及中国文士的谋生考量等因素共同促成的。他们协助传教士编纂双语词典等汉语学习书籍,与其合作翻译《圣经》等基督教文献,合力编译出版西学中文期刊及著述,在双方共同演绎的近代早期跨文化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传教士的身边人,他们明显受到基督教的不同层面的影响,有的还比较深入,但保守儒家理念的特征同样明显。他们作为下层文士的身份构成,中国传统教育的背景与文化素养,与传教士雇佣合作关系形成的历史动因,在双方合作编译出版活动中的角色作为,徘徊于儒耶之间的文化思想倾向,无不具有后来大规模涌现的“秉笔华士”群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说他们是晚清“秉笔华士”群体的滥觞。

  • 晚清英汉、汉英双语词典对科举知识的互解与再构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晚清时期,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编纂的70余部英汉、汉英双语词典,收录创建了大量科举知识词条, 对科举知识进行了对译互解与知识再构。从词汇语体内容看,主要涉及科举书面语核心术语、科举口语、科举俗语 及谚语知识;从科举教育知识结构来看,则主要包含了科第制度、科举考试内容及方法过程、科举学校教育、科举典 籍及规程、科举习俗知识等内容。在对科举知识核心词汇的译介上,表现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初两个阶段 词汇量集中增多的历时性特点。这批双语词典,主要采用普通词条式、创建文化语境融入式、单列模块专题式等三 种形式译介科举知识,从而从日常化知识浅描、制度化知识重描、结构性知识深描的体系结构构建科举知识网络系 统。在具体译介方法上,则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形式。这批双语词典,整体上对外展示了科举核心知识、运作 机制与科考功能,在传播和普及科举知识方面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成为认知科举制的窗口,也形塑了中国科举教育 知识意涵与形象。

  • 请以声衍:方以智对邵雍“小衍"的阐发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周易研究》

    摘要:邵雍以“五”为小衍之数,把“其一不用"看成超越之体,以此推演太极与物象之间的关系。方以智认为邵雍“示五而万备矣”,他以“声衍”的方式,将小衍应用于探求字音的发声规律。其理论创见主要有四点:一是以“旋四藏五"来说明中五之声与汉字本声的关系,并试图制定一种可以会通《西儒耳目资》和悉县字母的新门法。二是根据小衍法中的“四分用三”说,提出“古通一韵”的古韵观。三是创造性地发展了先秦以来的纳音法,他称《管子》的五行五音说只是“初配位图”。四是将小衍约为“一在二中”,从而建立“因声起义"的经典诠释法以及“道寓于艺"的新型道器关系。在哲学上,方以智从心即太极、因声起义和必用外智等三个方面修正了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