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留日学生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在20世纪20年代前期,以日本“大高系统”为主的留日学生,从学术性团体“中华学艺社”中分化出来,另办政论性刊物《孤军》等,就中国的经济性质与社会性质,以及中国该走何种道路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都认为中国将走向社会主义,对如何迈入却持不同观点,尤其是在应否效法苏俄走激进革命之路的问题上态度迥异。论争渐次分为两种立场:一者认为中国经济尚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并不具备社会革命的条件,主张先发展资本主义,以社会主义为必要的手段;另一方则认为,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具备进行社会革命的条件,主张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参与论争的文化人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革命路线。孤军社的分化,是“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分化重组的缩影,论争也为随后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准备。当时的社会经济问题讨论,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等问题,已有较多论述,并与第三国际和苏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相关论述遥相呼应,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起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摘要:习近平关于“走自己的路”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立论根据,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历史根基,以中华文明思维特质为文明底蕴,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以贯之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坚持自力更生、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赋予“走自己的路”以丰富内涵。习近平关于“走自己的路”的重要论述,不仅回答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有利于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坚定“四个自信”,而且是对“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之问和“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的深刻回应,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对该课程进行了多维度的改革。其主要措施有修订课程目标,进行模块化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翻转课堂及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同时采用全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和构建多角度的课程评价体系,此外,还要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所提高,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高阶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学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培养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