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刑交叉案件程序处理的实践困境与适用规则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我国司法实践对商刑交叉案件的处理存在同级法院对类案、上下级法院对同案适用不同程序处理规则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司法机关的程序开展,还可能导致商事犯罪的错误界定和商主体的权益丧失。根据民商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相互影响关系,商刑交叉案件可以分为刑事案件影响民商事案件定性的竞合型、刑事案件和民商事案件互不影响但有所关联的牵连型和民商事案件影响刑事案件定性的从属型三种类型,应分别适用先刑后商、商刑并行和先商后刑的程序处理规则。竞合型商刑交叉案件需满足行为主体与核心行为同一的“同一事实”要求,不满足双重要求仅在少数构成要素上有所牵连的属于牵连型商刑交叉案件。商刑交叉案件的程序处理规则已在实质上趋于类型化,无需将某一规则原则化处理并设定若干例外情形,避免原则化路径所带来的非公正、非效率、非合理的问题。

  • 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践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工业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应对大国快速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挑战的必然选择。从理论层面看,工业企业的绿色转型主要受市场机制、政府规制与对外开放等因素影响。市场主要通过价格或市场主体的环保偏好等信号机制对企业绿色转型产生影响。政府规制一方面会增加企业遵循环保规制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在实现绿色转型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而对外开放则可能引发企业外迁以转嫁环保负担或提高其绿色低碳技术可得性,进而对其绿色转型产生双重影响。从实践层面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的绿色转型大体经历了工业污染末端治理、工业污染防治并重、新型工业化启动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并取得了突出成就。现阶段仍面临工业绿色发展的结构性障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工业部门节能降碳压力进一步加大、绿色制造和服务能力仍总体偏弱等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需要以增量发展推动存量改革,进一步发挥碳市场在促进节能降碳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财税金融政策在优结构、促研发、助转型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作用,以“数绿融合”加快科技应用与融合创新、增强工业绿色转型的技术推动力。

  • 规范激活与规则创建:惩罚未成年人的最佳刑事责任年龄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近期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再次引发如何设置最佳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论。根据刑事立法现状,对该问题需从应然和实然两大层面展开分析。在实然层面,应激活已有刑法规范即第17条第3款,并需满足年龄、罪名与情节的实体限定条件,以及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程序限定条件。在应然层面,应创建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即我国未成年人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不要一降再降,而应选择引入适用于已满7周岁且不满12周岁未成年人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我国刑法引进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必须满足严格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对“恶意”这一实体条件的认定可区分为事实与法律两个层面。事实层面是法律层面的判断前提, 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心理测评对“恶意”进行事实判断。在判定未成年人具备恶意之后还必须进行受审能力的评估,且案件证据标准必须区分入罪和出罪的不同阶段,以此满足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程序条件。

  • 个人法益视角下数据共享与跨境流通的法律保护体系构建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源需要通过共享与跨境流通来发掘潜在价值,但当前数据共享的各环节面临安全风险,而且数据跨境流通过程中监管乏力,应该基于对个人法益的保护诉求来加以完善。在数据共享的全流程中,在数据共享前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在数据共享中引入数据中介机制来审核数据质量并优化共享双方的衔接模式,在数据共享后对数据进行追踪,防止数据被二次加工而侵害公民个人法益。在数据跨境流通过程中构建监管机制,应该借鉴域外现有规范,审查数据实质内容中是否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是否坚持数据最小化原则以及是否保证数据透明度,同时确保数据跨境流通的通道能安全运行,并对数据持有者与数据使用者这两个平台展开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