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社会生活变迁带来层级治理变革, 超越了既有研究范式的解释边界。 通过构建治理情境与结构的分析框架, 并用其解读城市小区治理现象, 发现生活事务规模大、 性质杂和风险多, 构成模糊、 多元、 嵌套的治理情境, 带来层级治理的三大新兴特征, 即治理优势上下分异、 属地治理效能不彰、 社会风险应对失效, 因此有必要构建契合性治理模式——— “层级融合治理”。 该模式的核心是: 既塑造政府内部关系和治理行为, 又下沉重心坚持街居治理本位, 还推动构建虚实结合的治理层级。 需要注意的是, 城乡融合的现实表现不同, 社会生活变迁态势有区别, “层级融合治理” 实践路径也不同。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西部地区县域网格化管理政策创新与制度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乡村社会转型中的事务治理困境,要求县级组织积极回应和解决;另一方面,县级条块合作治理机制面临现实难题,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提高治理能力。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引入网格化管理工具,是为了利用网格技术和网格员队伍不断提升部门的回应能力和运动式治理的常规化水平。但是,基层事务属性和技术治理的弊端导致信息生成和入格面临诸多限制,政治、行政与自治的协调困境导致事务治理演变为风险治理。只有构建县域权责协调的协同治理架构,网格化管理工具方能促进基层善治。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土地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能够为耕地保护实践提供基本的操作依据,但是这一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地方政府占补环节的有效监督;耕作主体的权利保障不充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不足,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平衡,在借鉴生物多样性抵补制度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建立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的全国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加强占补环节的监督,并建立以指标交易收益基金为核心的耕地补充补偿机制。同时完善以管护协议为载体的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制度,以保持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