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08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张世英在通贯性地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纵向超越”的形上学之后,发现这种类型的形上学易于将丰富的现实世界抽象成具有“同一性”的概念。他综合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在场”与“不在场”的思想观念,并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观念,提出了“横向超越”这一新的形上学,让人们通过这一新形上学思想来把握重重无尽同时又有普遍联系的丰富而具体的世界。这一新形态的哲学形上学,对于当代人而言,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体的有限性。“万有相通”这一思想观念的引导,可以使当代中国人在现实世界面前保持一种真正知性与德性上的谦逊,进而逐步形成一种既具有进取心,又能真诚地保持谦虚的美德。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