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 ESG 评价的我国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价值、责任与绩效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ESG作为融环境、社会和治理于一体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是从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评价演变发展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环境(E)社会(S)和治理(G)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核心议题,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响应和应用。ESG概念正式推出后,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理论到实践、从标准到应用的演化链和体系环,促进企业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构建一个涵盖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完整ESG评价体系。ESG视角下我国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念,就是坚守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共赢价值导向,追求整体利益,在高质量发展中嵌入内生的责任担当、法律的责任担当、伦理的责任担当和慈善的责任担当,并将国家和社会利益置于企业经济目标之上。ESG评价体系不仅能衡量和评价流通企业非财务方面的绩效,还是创新、市场差异化和长期增长的引擎。ESG评价体系通过促进流通企业核心业务高质量增长,促使流通成本大幅节约,督促流通企业依法守法经营,降低内部组织冲突风险和保障员工待遇公平,不断提升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未来,流通企业要关注公认的ESG评价标准和评估机制尚待统一、信息披露不全面等问题,主动将ESG纳入自身长期战略规划,寻找ESG与自身商业模式的有效结合点,既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又深入挖掘ESG的商业价值,将ESG作为业务发展的内驱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长远发展。

  • 超大城市治理难题与精细化治理对策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超大城市作为人才、经济、科技等资源要素的聚集地,在创新发展、经济效益、资源效应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战略引擎作用。超大城市面积广,人口规模大,其市域社会治理面临更多挑战。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超大城市“高统制权力+低基础能力”的治理组合模式,使精细化治理模式的发展受阻;超大城市结构科层化与功能科层化分离的体系,使精细化治理重担难以承受;超大城市强行政弱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使精细化治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秩序的偏爱和对失序的恐惧,对确定性的偏爱和对不确定性的反感,对数据的迷信和对指标的崇拜,以及工具理性盛行而价值理性缺失。为实现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以资源下沉保障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以标准化规范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 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功能、作用和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构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上的现代流通体系,是一个以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由不同的业态、品类、节点、链条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式、流通组织、流通载体、流通技术等连接起来的系统,它集开放性、集聚性、共享性、融合性本质特征于一体,不仅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引导现代生产发展,以“提低、扩中、限高”的方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现代消费,引领城乡、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以数字化赋能流通过程、流通组织、流通产业、流通环境,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 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理论逻辑、内在机理和实施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