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中国产业升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引进海外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了“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实施“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国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满足模型有效性前提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2)“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科技人才集聚效应、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以及创新创业效应实现;(3)“海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因激励手段、城市类型和市场化程度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该促进作用在“供给型政策”与“环境型政策”激励程度更大、“生产型城市”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的更大且更显著。

  • 农村电商、农村居民就业与共同富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现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电商有望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就业和增收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基于2014一2020年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县域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村电商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探究农村电商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农村电商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作用显著,但因其带来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量小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量,其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暂未显露。不过,由于农村电商能够促使农村居民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实现更快增速,其促进共同富裕的潜力是明确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电商能够带动农村居民就业特别是其在非农产业的就业,使之增加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助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电商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在农业占比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在山区不显著。为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营造农村电商发展良好环境;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农村电商,充分发挥农村电商促农增收作用;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农村发展多元化特色产业,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

  • 以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数字时代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趋势的选择,也是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分工深度重塑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服务业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有助于服务业克服鲍莫尔病,防止过度服务导致产业空心化。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把两业融合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予以推进。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两业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两业融合生态体系尚未成型。通过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不断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实力;二是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支持新业态发展;三是构建两业融合的统计制度;四是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一关键变量;五是构建有利于两业融合的创新体系。

  •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消费发展——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合成控制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一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约束条件和关键突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把握全球大国竞争主动权和有利地位的关键支撑。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的路径方向和方案选择、“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时代要求,塑造产业内容多样广阔、产业结构系统相关、产业要素安全流动的产业经济系统。经过70余年的砥砺前行,中国规模庞大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生态、高速发展和广泛普惠的数字经济、市场广阔和潜力深厚的国内循环,以及党的全面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约束条件。要打破这些约束条件,必须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的攻坚战、构筑安全包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推进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主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步骤。日新月异和快速迭代的数字技术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推广和普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教育和传播,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沟通和理解,助力高水平、高品质文化的“引进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和话语地位,赋能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因此,必须加快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和落地实践,坚持科技向善的发展理念;培育数字时代高水平文化领域人才,积累文化繁荣的内生动能;重视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和转型创新,锻造协同融合的产业链条;推进数字文化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构筑互鉴互促的文化生态。

  • 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能否相互促进——基于我国 30 个省份面板数据的检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稳定外商直接投资、有序发展会展业、实现两者良性互促,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重要抓手之一。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0LI理论)和产业钻石模型理论,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全样本和分区域的实证研究,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论证会展业与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促效应,但这种互促效应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互促效应较强,在西部和中部地区互促效应不显著。基于此,在当前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应主动培育新的引资增长点,发挥和强化会展业平台效应,促成“会展引资→引资促展一扩展扩外资”的良性循环,增强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的互促效应。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现状与具体目标,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平台,主动利用会展平台和渠道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更优质外商直接投资,巩固、发展、创新会展业,实现全国性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互促发展。

  • 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自身提升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许多深层次问题亟须进一步破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三大动力源地区加快形成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打造高能级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衔接,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构建跨行政区合作体制机制,形成区域高效协调创新生态。

  •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基于浙江省的经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地位日益提升,在经济服务化背景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用2005-2021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进出口贸易等途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但难以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但能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也能缩小临近地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难以促进本地区和临近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能是因为服务业容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形成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加之浙江省服务业尚未形成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尚未有效实现。为更好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应培育城乡地区多层次市场主体,释放服务业空间溢出效应,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协调区域异质性发展基础,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双向循环:加速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动城市化进程、坚持服务业双向开放,强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共同富裕效能。

  • 人力资本对服务消费水平的提升效应———基于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人力资本积累是增加收入、推动消费升级、提升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分析研发资本存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中国城市创新力指数影响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提高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服务消费差距提供政策设计依据。研究发现:第一,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缩小效果最大且对其他区域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缩小的空间溢出效应最突出。第二,技术创新水平在人力资本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的影响中具有间接机制作用,因而可以通过提高研发资本存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缩小差距。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服务消费差距,需要从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供需匹配能力、适度调节进口贸易占比、提升居民数字消费能力、提高研发资本存量占比等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