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低碳消费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家庭作为消费活动的重要主体,践行低碳消费行动对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具有飞跃性意义。文章运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计算出家庭碳足迹,并运用差分模型,精确识别了移动支付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未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一直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和新增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人均碳消费会显著减少。分碳足迹类型来看,移动支付对不同类型碳消费的影响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呈现非线性影响。研究还发现,移动支付对不同分位点碳足迹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此外,移动支付对家庭碳消费的负向影响在农村地区、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更大且更显著。研究为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家庭财富、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存在差距。在家庭财富差距方面,北京市的财富差距小于河北省和天津市;在家庭收入差距方面,河北省的家庭收入差距大于北京市和天津市家庭;在家庭消费差距方面,天津市家庭消费差距最小,河北省家庭消费差距最大。在京津冀地区中,天津市财务脆弱家庭占比最低,河北省最高。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家庭贫困脆弱性问题基本解决,破产风险显著降低。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发展普惠金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和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提出建议,以逐步缩小京津冀地区的家庭经济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工程。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基于2015一2021年中国城乡社区治理调查数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县级层面指数,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金融业务中,数字信贷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最佳。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空心化程度低、智能手机普及率高的地区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生态协调发展,弥合数字鸿沟,缓解收入不平等,谱写农村发展新篇章。本文为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为相关部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