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库气候大会成果分析与未竟议题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2-09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2024年11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 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落幕,最终达成了名为“巴库气 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COP29的主要成果包括达成气候融资目标、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创建全球碳市场机制、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完善国家适应计划和全球适应目标等。巴库成果差强人意,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援助资金缺口大、气候责任与义务分歧多、地缘政治冲突激烈、公正转型进展缓慢等重重困难。中国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坚定不移地履行UNFCCC及《巴黎协定》所确立的目标、原则及制度框架;坚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强早期预警,提高气候适应能力;按照既定规划如期达成“双碳”目标,为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构筑更加稳固的内部支撑。

  • 隐性碳定价的理论阐释、测度问题与政策含义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碳定价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也成为国际贸易博弈的政治工具。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定价机制,对改善降碳效率及成本分摊公正性越发关键。当前各界主要关注碳价的显性部分,忽视其隐性部分,导致以实施间接降碳政策措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降碳努力被低估,也使得显性与隐性碳定价间缺少统筹衔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应引领隐性碳定价机制研究。为此,按照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在隐性碳定价相关概念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尝试开展量化测度,并阐明相关政策含义。从而有助于我国完善碳定价理论与制度框架,客观评估碳减排行动的努力,以便更好地发挥碳市场的显性碳价功能,在国际绿色竞合中占据主动地位。

  •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理论跨越与实践指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将生态文明的理念与现代化建设融合起来,是发展思想的又一次创新,标志着我国正在尝试从经济理性主导的经济社会良序进一步向生态理性主导的自然世界良治转变,形成了超越西方生态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逻辑,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可持续图景。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实践转化,面临工业文明发展惯性、并联式发展特征以及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等多重挑战。为此,需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完 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转化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动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要求与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