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8-28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变革,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正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赋予政治经济学范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内涵,发动了“术语革命”。从资本范畴来看,马克思批判并革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资本理解为物的观点,揭示了其“社会关系”本质,归正了对资本的理解,开显了资本的本真意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不仅起到了革新政治经济学的巨大作用,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证实、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出海”的重要项目,鲁班工坊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标志性品牌。然而,鲁班工坊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地缘政治环境动态演变、跨文化语境下的认知鸿沟、持续性资金保障机制缺位、协同创新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尚未健全等。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日益紧密,以及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双方对于更高层次、更深入水平的教育合作有着共同的愿景和需求。因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风险管理、深化品牌建设、健全保障机制等多个维度出发,探索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出海”迈向更高水平。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实际承负环保义务的道德主体只能是单向的人,在以一种康德式的伦理信念为无人参照的自然内在价值如何推导有人的道德义务提供一种阐释可能时,还需要提供一种何以被人普遍相信的正当性理由,以引导人们依循这样的信念生活。哲学上对信念何以可能的辩护主要有认知、道德、实用等方面的证成性理由。基于“事实一价值一义务”的自然内在价值论的建构逻辑,自然中心论者借助生物学的知识论证据铺垫了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的认知证成;从康德绝对命令范式下的道德应当性维度完成了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的道德证成;在信念指导行动的目的层面,以自然价值工具论在实践中的不足为切入,补充了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的实用证成。在此中,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意义得到进一步论证。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自然内在价值是自然中心论确立人对自然应当承负直接道德义务的理论内核。以无人参照为主要特征,对自然内在价值理论上的合理性质疑经常导向为实践上的有效性怀疑,即无人参照的自然内在价值如何推导出有人的道德义务?由于自然内在价值论拒斥保护自然的唯人目的论,对自然内在价值的有效性回答实则是在康德道义论范畴下做出伦理 信念的规范性处理,以便将自然内在价值与人伦内在必然关联起来。在此目标下,自然内在价值的“无人参照”不等同于去人化的无人在场,而是去人类中心的以人为基础的伦理在场。在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权益冲突问题上,对自然承负直接道德义务的伦理要求指向的是自然福祉的优先考量,这在突出种际正义的同时却在道德形式与道德内容上存有回避现实人际正义的弊端,从而限制了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的有效发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02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随着技术媒介的变革、社会环境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正面临诸多挑 战,亟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全要素教学体系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扩 大参与主体、优化教学场景、挖掘教学资源、规范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为进一 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高校要通过全主体协同参与、全场景智慧赋能、全资源挖 掘利用、全周期过程管理,推进教学要素的全域开发、高效运作与互动共享,积极构建思 政课全要素教学体系。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函须寻求理论突破与系统方案,以适应城乡快速融合背景下“资源跨域调配、要素远程互流与乡村资产在地化转化"的转型趋势。为此,文章在总结实现两者有效衔接研究进展、揭示衔接中“遥相关”机理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将远程耦合理论嵌入实现两者有效衔接的研究之中,并就嵌人逻辑、实现机理与关键维度展开了学理探讨。结果表明:①远程耦合视角下实现两者有效衔接是由以补齐城乡地域系统中各类要素流“差值”为逻辑起点,以有效解决“乡村内生动力欠缺”为逻辑主线,以不断壮大的教育、产业及生态等多领域远程网络为逻辑支点,以及以构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长效机制为逻辑归宿所构成的逻辑闭环。②远程耦合视角下推进实现两者有效衔接的机理主要有2种形式,一是以地域单元为系统载体的横向空间维度的远程耦合,二是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系统载体的纵向时间维度的远期耦合。③通过持续强化“远程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人口流动增强脱贫主体内生力”“生态补偿维护发展公平”“产业远程协同赋能长效发展”等关键维度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解决新时代的“三农"问题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