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的视角,采用面板Probit模型、内生扩展模型(ERM)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社利益联结对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供应链信贷的违约风险缓释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提高农社利益联结程度能够显著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相较于利润返还和技术培训联结方式,融资支持与订单销售联结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缓释效果更好,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可靠。机制分析显示,农社利益联结能够通过增收机制和非正规风险分担机制增强农户还款能力和私人借贷能力,从而促进农户履约还款。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合作社领办主体及社员规模的差异,也是影响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的重要因素,并导致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供应链信贷的违约风险缓释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据此,建议加强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联农带农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联合体,不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信用生态圈。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摘要: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产业链集群金融创新的重要载体,在优化农村收入分配格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金融联结理论,构建“数园智联”集群金融服务评价体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其对园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园智联”集群金融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可使农户收入Kakwani指数显著下降0.183,该结论通过工具变量法、PSM-DID等多重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显示,“数园智联”集群金融能够通过要素数字化重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依托供应链金融实现价值增值传导、借助数字技术应用促进服务可及性等三重传导路径来降低农户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支持型园区(市级及以上)、高附加值产业园区及城郊园区(<50公里)的缓释效应更为显著,且未观测到明显的“精英俘获”效应。本研究为数字金融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产业链视角的创新解释,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6-26
摘要:数字技术正加速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转型,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典型模式,系统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逻辑规律。通过对比分析3个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产业融合成效,本文提出生产链数字融合模式、运营链数字融合模式与产业集群价值链数字融合模式,并凝练出各种模式的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厘清了数字科技场景渗透赋能产业链纵向延伸、数字网络信息传播赋能农业多功能拓展和数据要素整合赋能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园区数字化转型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但园区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仍亟待突破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数字营销手段单一、多业态融合数字技术含量不高的困境。据此,本文提出农业产业园在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从强化数字要素保障、创新数字网络价值链转型、加快数字技术场景应用渗透等方面实现突破,使数字技术更好的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本研究为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健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为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