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作为一个富有本土特色的文论概念,“兼”及其承载的中国智慧日益得到学界的认可和阐扬。在历代经典阐释与字义训诂中,“兼”内蕴不同向度的阐释空间,并通过术语“兼之”从人物品评进入文学批评。因应文学创作中的“偏”与“至”,“兼”在中古文论中的出场,旨在解决文学创作与批评中过犹不及的问题。此后,历代文论家标举兼有者贵的价值观,不但树立诗骚、曹植、陶渊明、庾信、杜甫等典范,而且汲取“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舍鱼而取熊掌”等元典智慧,铸就“文人谈士,罕或兼工”“兼而有之,然不能过”“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兼之无迹,方为得耳”“兼解俱通,随时适用”“强欲兼之,违才易务”等一系列文论命题,从自觉与自省、目标与境界、标准与限度等维度构建文论体系。“兼”关涉才性兼偏、化境无形、过犹不及等重要论题,这也正是其作为中国文论概念的标识性之所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事件也日益增多,这种外部贸易摩擦究竞会对中国微观主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外部贸易摩擦的微观主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生产率、规模、要素密集度、所有权属性不同的企业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中美贸易摩擦对高生产率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劳动密集度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不同企业异质性衡量指标的检验结果最终均可归结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即全要素生产率是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所受影响程度大小的决定因素,而且生产率越高的企业所受影响程度越大。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微观主体效应,从而为中国更好地解决外部贸易摩擦与促进国内经济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