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面对冷战结束后西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转型,朗西埃在区分政治与治安的基础上,提出“政治的终结”的观点。在他看来,当代西方社会中的政治已经不再是对一个替代性的更美好社会的追求,而变为一种围绕着“生产”和“经济增长”而进行的“掌舵”的艺术。治安逻辑取代了政治的逻辑,政治因此走向终结。在阐述“政治的终结”的同时,朗西埃进一步提出“后民主”的概念,指出西方社会进入一种民主丧失实质性内容而完全形式化的“后民主”时代,并从这种视角出发揭露了民粹主义概念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陷阱。朗西埃对于政治终结和“后民主”等问题的阐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虚伪性,打破了当代西方左右翼政党共同制造的“共识政治”的幻象,对于我们认识西方当下的政治格局,分析右翼民粹主义等新兴政治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发布时间: 2024-08-22
摘要:在卡尔·施密特的影响下,尚塔尔·墨菲将冲突和对抗理解为政治的本质。但苏东剧变后新自由主义霸权主导下的“共识政治”,造成了政治的消解和民主的衰退,形成了一种“后政治”格局。在这种政治的“空场”之下,以右翼民粹主义为主要代表民粹主义政治得以迅速崛起,使全球进入了“民粹主义”时刻。在墨菲看来,尽管右翼民粹主义表达了对“后政治”的抵抗和拒绝,但却是“以独裁的方式”表达的,因而将可能引发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对抗右翼民粹主义,所采取的方式并不是摒弃民粹主义的政治形式,而是在保留民粹主义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在其中填充左翼的内涵。墨菲试图以左翼民粹主义来抗衡右翼民粹主义、进而化解“后政治”的政治困境的主张看似可行,但却是一剂难以根治西方社会体制顽疾的错误药方。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追求价值增殖是它的本质属性。这决定了资本既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也具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对资本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本逐利性所带来的消极和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中出现了资本无序扩张的情形,并造成了一系列后果。这些后果既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在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资本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确处理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着力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