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涵盖多维要素的复杂社会系统,基于系统思维探究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是推动高校科学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题中之义。在系统思维研究范式中发现,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奠基性、靶向性、全局性、开放性特征。在奠基性思考层面,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经验借鉴等为指导,系统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生成、历史生成与现实生成。在靶向性目标层面,以系统存量、变量、增量的三维贯通为基础,构建以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为核心要素的目标体系。在全局性谋划层面,以管理机制、教学机制、反馈机制为着力点,在各子系统稳序运行的基础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融入。在开放性交互层面,遵循系统熵增减的客观规律,以数字化教学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的交流交互交融,推进系统整体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7
摘要:嵌套式腐败作为一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形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迷惑性和复杂性,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研究嵌套式腐败,对深化新型腐败中的嵌套现象的理论认识、推进新型腐败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嵌套式腐败是指腐败行为隐匿于多层“合法”外衣之下,以规避监督、阻抗调查、降低代价的一种新型腐败形态。嵌套式腐败中,腐败分子通常依次实施制度漏洞的靶向运用、权力转化的结构设计、信任圈层的梯度构建、资金流动的技术伪装以及问题风险的制度防范等五个方面的行动。针对嵌套式腐败的运作特点,可以从制度漏洞的精准识别、利益冲突的全面防控、信任圈层的穿透监督、资金流动的智能追踪、腐败动机的文化消减等维度入手,探寻阻断策略。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与西方“文为神用”的政治文化传统相比,以儒家知识分子为诠释主体的“文史哲”知识建构过程,体现着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以及中国政治文本中的文法、文体和文论的原创性,也塑造了中国政治知识建构过程和关于政治的思考、论证和讨论方式。借鉴奥斯汀、斯金纳、莱考夫、图尔敏等学者的观点,对《春秋》及《左传》《毅梁传》《公羊传》中隐公十一年间八个事件的记录进行话语分析,描绘、理清中国文本和文体的特点并将之理论化,可以描绘出一种“中国视域”:在“文捕捉史”的环节中,展示《春秋》修辞如何将孔子书写从“述”转为“作”,再转为“做”;在“史论推哲”的环节中,理清“填”“添”“颠”等三种论证策略如何从历史性分析而发展出政治知识和思想;在“哲塑造文”的环节中,讨论“文以载道”的使命如何塑造出中国文本的“映照式”论证及其“属”“比”“映”“验”“判”“照”等特点。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新文科教育研究》
摘要: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导致的全球算力竞争背景下,主权AI概念的提出,旨在应对数智时代技术依赖和数据主权的挑战,但其存在固有的内在矛盾,主权国家如果依赖外国技术提供的算力基础设施来发展本国的主权AI体系,实际反而削弱真正的技术自主,强化数字殖民主义。分布式计算主权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化协作的全球数字治理模式。在全球AI发展格局中,通过建立跨国界、跨地区的分布式计算网络,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与协作,从而使各国在保持技术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共同参与和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发展,打破数字霸权,推动建设数字命运共同体。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亚洲国家及地区中,日本率先进行经济民主化改革,“亚洲四小龙”紧跟其后,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大陆也实现了更加宏伟壮阔的经济腾飞。与西方发达国家及世界其他区域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亚洲地区大多处于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其社会细胞、社会组织都属于传统权威型领导。这一现象引起广泛探讨,也引起了对东方权威型与西方自由主义型领导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对比中产生了理性认识,即传统权威型管理模式和领导风格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这正是传统儒家文化圈的国家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到前列的重要原因。当然,学术界也观察到了传统管理模式在企业和组织运行中存在负面领导行为等问题。通过梳理和展望,以期充实传统领导模式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清廉文化,不仅是中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一体推进“三不腐”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清廉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是对全媒体时代媒介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对微型腐败的应对之策,有利于全民全面参与反腐,降低腐败的发生率。运用传播学“5W”模式理论,以海口市为例,考察当前“三不”体制机制构建过程中,清廉文化大众化传播中面临的优势、困境、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重点分析了面临的困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在传播主体方面,以传者为中心;在传播内容方面,内容创新性不高;在传播渠道方面,渠道有待拓展;在传播受众方面,受众参与度不高;在传播效果方面,需转换效果的评价方式的现实困境。从而从提出清廉文化大众化传播理念转向“受众中心”;创新清廉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建设与拓展清廉文化大众化传播的渠道及创新评估方式等优化策略。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2
摘要: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成为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对国人政治心理的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讲究“和而不同”,有一种文化会通精神,善于接纳不同文化;这种追求和谐,而不是崇尚冲突的思维取向对中华民族大一统心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爱中华夷狄如一”,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自强精神对国人政治进取精神的塑造。“克明俊德,协和万邦”,“王道”“仁政”,德治传统对国人政治伦理的潜移默化作用。“敬德保民”,“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对国人政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尊先祖而隆君师”,“三纲五常”,儒家王权等级观念对国人依附人格有重要影响。而儒家“以道事君”,“言事无惮,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也塑造了范仲淹、魏征、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忠勇报国的伟大人格。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2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然而,数字化治理的推进过程衍生出的数字官僚主义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数字官僚主义不仅延续了传统官僚主义的形式主义和层级化管理,且在数据驱动和技术至上的推动下,进一步强化了“痕迹主义”“电子衙门”“信息烟卤”“信息轰炸”等现象,导致治理效率下降和公共服务质量受损,这一治理悖论引发了对数字化赋能与“数字负能”现象的深刻反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破解数字官僚主义困局,必须从其制度根源入手,深挖政治压力、考核制度与技术应用的错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包括改革考核制度以减少形式主义、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强化技术与人本价值的有机结合、创新数字政务服务模式以防止数字化治理中的责任推。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2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和责任者,领导干部的数字领导力直接关乎数字政府建设的 成败。 数字政府建设不仅要求技术层面的效率提升,更内蕴关系层面的协同合作、服务层面的普惠包容 等价值内涵。 从这一范畴进行解构发现,领导干部数字领导力包括数字驾驭力、数字维护力和数字服务 力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字领导力具有不同指向及特征。 其中,数字驾驭力指向领导干部个体的数字 知识储备和数字技术掌握,具有交叉性和持续性;数字维护力指向在身体离场的数字空间中领导干部与 组织内外成员的联系和沟通,具有激发性和协同性;数字服务力指向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 的需求契合度和群众满意度,具有普惠性和包容性。 从数字驾驭力到数字维护力再到数字服务力,体现 了领导干部数字领导力从数字领导行为到数字战略思维再到数字治理价值的深化和转向。 因此,应遵循 递进式逻辑建构领导干部的数字领导力,以能力提升实现数字自主、以思维重构实现数字自觉、以价值共 享实现数字自信。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2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渐进式的社区微更新承载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三重意义。 北京市方庄街道社区花园,通过构建“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专业支持” 的社区微更新空 间治理机制,探索构建出以“ 组织逻辑+运行逻辑+意识形态逻辑” 为闭环的社区微更新治理场景下的政 党逻辑,为在社区微更新中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理论范式和实践参考。 党建引领社区微更新的政党逻辑 建构回应了当前社区微更新中党的领导不充分、公众参与表面化、空间治理不可持续的问题,有利于在社 区微更新中充分发挥党“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制度优势,实现高质量城市更新、高效能基层治理和高 品质生活建设三者的统一。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2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汇聚了党百余年来民主奋斗的理论精华,凝练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实践结晶,彰显了新征程上我们党继续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坚强决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部署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时代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既要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自身制度程序与工作机制,又要加强整合创新使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体系相互渗透逐渐密织,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在更高水平上达到有机统一。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2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ChatGPT的出现代表着以大模型、多模态为技术方向的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开启。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是驱动未来社会发展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技术底座,通用人工智能也必将对国家治理范式形塑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通用人工智能对国家治理范式的形塑将经历技术外部化、技术伴生化和技术共生化等三个阶段。通用人工智能将显著作用于社会各领域并产生多维度的共振影响,对此国家治理范式也需应对变化进行相应的变革。国家在面对和使用通用人工智能进行治理时,需要面对和解决三个重大的现实风险问题,包括通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与人类决策的矛盾性、通用人工智能决策与现实实际情况差异和通用人工智能对真实世界作用的不可预估的影响。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2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民族主义浪潮席卷整个中东地区。为维护自身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中东政策经历重要转变。执政初期,艾森豪威尔将阿拉伯民族主义划分为“良善”与“激进”两股势力,企图改变阿拉伯民族主义内部的力量对比,削弱“激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政治倾向,然而这种“蓄意引导”的策略并未实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预期目标,反而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大规模的民族主义浪潮。考虑到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加强,美国改变对“激进”民族主义的敌对态度,并试图联合纳赛尔共同对抗活跃于中东地区的共产主义者。主导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阿拉伯民族主义政策的原因与美国对中东战略之根源类似,与意识形态即宗教、共产主义或民族主义价值观无关,其确立与调整的根基在于美国称霸世界的国家利益。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群团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其桥接作用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鉴于目前群团组织在全国各地基层治理中桥接作用发挥的参差不齐,因此亟需构建一套规范化的桥接能力评价模型,用以指导和规范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各项活动。本研究在深入剖析群团组织桥接作用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使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群团组织优秀案例库、新闻报道以及实证调研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阶段,构建了基层治理中群团组织桥接能力模型。该模型由政治性桥接能力、组织性桥接能力、社会性桥接能力、创造性桥接能力以及数字化桥接能力五个方面构成。其中,政治性桥接能力是关键,组织性桥接能力和社会性桥接能力是基础,创造性桥接能力和数字化桥接能力是有效补充。本研究弥补了当前基层治理研究中群团组织发挥桥接作用的普遍性指标阙如的研究现状,对于推动新时代群团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桥接功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近年来,非洲大陆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国发生军事政变和内部冲突。伴随地缘政治博奕加剧,国家治理困境持续冲击政治发展进程,战略自主与联合自强催生地区国家再次觉醒。在此背景下,非洲政党政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政党政治发展两极化、政党力量格局碎片化、政权党际更替常态化、多党选举争议频繁化、民众支持选举意愿弱化。尽管如此,与乱象频出的美西方政党政治相比,非洲政党政治总体来说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非洲国家执政党摆脱选举争议等老问题并长期执政的关键。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在时代变局下,德国政党政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是政治保守化,右翼民粹的选择党日益做大,中右翼的联盟党回归保守路线,左翼边缘的瓦盟从激进走向保守,共同推动政治光谱整体右转;二是政治碎片化,选举和议会中的有效政党数增加,大小政党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政党内部的路线斗争日趋激烈;三是政治极化,位于左翼和右翼边缘的反建制政党加快发展,冲击政治中间地带的传统政党;四是地区政治差异化,主流政党在东部的发展普遍不如西部,民粹政党在东部的影响力远超西部,东部的特殊政治生态导致政治结盟趋向复杂。德国内外战略环境恶化,移民、安全以及经济领域的状况不尽如人意,是政党竞争显著加剧、传统政治格局持续演变的主要根源。主流政党在经济社会治理方面的成败,将决定德国中长期政治文化与政党版图的重塑。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施政纲领文件,是分析我国政府主观认识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文本。用文本分析法分析1978年至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及相关词语,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改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背后的演化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改革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发展。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步扩大到政治体制、社会等领域;改革是一个多维治理范畴,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改革意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和深化,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持续推动改革的坚定承诺和不断探索。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由传统与新兴安全领域交织而形成的新兴风险综合体,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文章聚焦数字时代国家安全新兴风险综合体,深入剖析其生成逻辑、形态演化与防范策略。在生成逻辑上,受时空场域叠加、技术革新驱动、社会结构变迁、治理体系转型和国际环境互动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生成机理;形态演化方面,展现出风险生成诱因多源、高频突发、全域渗透、快速演变、内外联动等特征,且治理呈现从单一应对向综合防范、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等转型趋势。为适应数字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任务的重大变化,需从筑牢思想根基、强化体系支撑、锻造核心能力、深化公共治理、夯实社会基础五个维度协同发力,实现对新兴风险综合体的有效防范与化解。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大数据在驱动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革新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议题和方法范式。伴随社会科学对因果性知识生产的回归,计算社会科学正在推进理论驱动与数据驱动范式的融合,以实现在大数据框架下的因果推论。在政治学领域,大数据方法与实验方法的融合,尤其是探讨基于大数据的实验方法在数据采集、测量方法、干预实施等方面的方法创新,以及提升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方法论功能,呈现出基于大数据的实验方法的具体类型和方法优劣。随着新兴技术为政治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问题和理论探索空间,基于大数据的实验方法能够在政治传播、政府回应、政治行为、政治心理等各个研究领域帮助研究者探索新问题与新理论,未来基于大数据的实验方法与新兴研究工具的结合将为政治科学贡献更多的因果性知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在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工会前行的道路,为工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看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入研究这些论述,是理解当下工会工作使命与方向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