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司法监管化:动因、困境与调适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随着金融司法适用行政规章的常态化、制度化,以及穿透式审判在金融司法中的全面推行,金融司法呈现出监管化趋向。金融司法监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法院过于公共政策化,在人民司法的理念下,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司法的主要目标,从而扮演监管追随者的角色。由于制度角色和制度功能不同,金融司法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作用有限,金融司法监管化会严重降低司法可预期性,损害契约自由,抑制金融创新。建议按照“相对独立、互相尊重、加强沟通”的原则构建二者关系,发挥金融司法对金融监管或补强或纠偏的作用,重点关注公序良俗原则及合同效力制度的规范适用,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发挥好金融司法作为规范交易行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制度功能。

  • 网络零售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收敛还是发散?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考察了网络零售对我国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在采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统计指标对网络零售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揭示了网络零售影响地区差距的机制,并利用2013-2016年全国及各省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最大,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是区域网络零售差异的主要来源;(2)网络零售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内在机制在于电商发展的技术外溢效应,网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网络消费带动投资、劳动力就业而产生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以及消费外流而造成的漏出效应;(3)全国和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效应,考虑到网络零售后,全国和西部地区的条件收敛系数显著为负,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则呈发散态势。网络零售削弱了全国范围内各省区经济的收敛性,增强了中部地区的发散效应,同时对东、西部地区的收敛效应也具有削弱作用。

  • 网络零售能撬动城乡居民消费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发达的消费市场。各种形式的网络零售是数字经济时代销售供给的新形态,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关系到供给侧促消费的效果。文章在对网络零售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检验了网络零售的消费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城乡整体、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网络零售都显著促进了其消费水平的提高,虽然存在对线下消费的一定程度的挤出,但总体来说,网络零售的需求创造效应大于对线下的需求转移效应。网络零售促进消费的机制在于扩大市场范围、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行业内竞争,上述结论在处理了内生性后仍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网络零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作用较城镇居民更为明显,对东部地区城乡整体消费的提升作用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乡整体生存型消费受网络零售的正向影响低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城镇居民在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方面更依赖于网络零售,农村居民对享受型消费的网络零售依赖度更高。

  • 数字化流通、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国际循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数字赋能传统流通向数字化、现代化转变,具有各种创新形态的数字化流通是否有效提高了市场整合度从而促进国内国际循环,是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亟须回答的问题。从商品(和服务)流动角度出发理解经济循环,在省-行业层面测度相关变量,基于相对价格变动和贸易成本两个维度考察市场一体化,实证检验了数字化流通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流通促进了国内省际贸易流出和国际贸易流出,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对贸易成本的抑制而非价格离散的收窄,数字化流通通过降低国内省际间贸易成本实现对国内和国际循环的双促进,通过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实现对国际循环的促进。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充分发挥本土需求规模的贸易溢出作用,从而畅通国内国际循环提供了流通视角的经验证据和施策思路。

  • 农地确权能否提高农户参与村庄选举的意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借助中国新一轮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围绕产权行为能力与产权实际执行程度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LDS2016年全国69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等方法分析农地确权的选举效应,尝试回答农地产权这一经济权利能否带来农村更加广泛政治参与的问题.结果发现: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农户参与村庄选举的积极性,但这一影响只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中成立;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内部,相较于非农劳动力,农地确权更能提升农业劳动力参与村庄选举的积极性,相较于男性,农地确权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选举效应更为显著。可能的机制在于农地确权证书的发放增加了农业生产主体,尤其是女性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收益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了其参与村庄民主选举的积极性,目的在于以参与集体行动决策来拓展自身产权行为能力,从而获取预期农业收益。

  • 中国分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亚太股市的动态关联性——基于GARCH—时变Copula模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利用四种残差分布、两种GARCH 模型及十二种 Copula函数构建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与亚太地区主要股票市场指数的GARCH—时变Copula模型,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二者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结果表明:中国分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使用可以更深入探究各经济政策变化与股市的联动关系,中国不同类别经济政策与亚太地区主要股市的关联性存在时变及异质性;中国汇率和资本账户政策的不确定性与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及澳大利亚股市的动态关联性更强:中国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亚太股市的影响受疫情冲击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