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随着现代哲学研究重心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主体间互为认同基础的辩证关系越发明朗。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一般把从自为存在转变为互为存在的理论基础追溯到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或承认理论,而康德因囿于主体自身的建构造成在当代政治哲学问题上的失语。问题在于,康德在其知性“关系”范畴中对主体关系的分析时展示出了一定的辩证思维,但未能将辩证思维贯彻在对实践个体的展开中。主体概念交往意义的缺乏一定程度上成为康德哲学在当代政治哲学缺乏实际创建的根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现代性批判的核心在于揭示其引发的人类生存困境:理性化与个体化进程使主体陷入价值虚无与意义消解。马克思的“人的独立性”理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构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前提;吉登斯则通过“脱域机制”理论阐明,现代性通过抽象系统重构社会关系,在实现时空解放的同时制造本体性安全危机。这种辩证视角启示我们,数字时代需融合物质批判与心理机制分析一一既要透视算法资本对劳动的异化,也需关注新时代身份建构中的认同焦虑。唯有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整合双重维度,才能为超越现代性困境提供兼具革命性与反思性的实践路径。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对历史逻辑的精准概括,不仅表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历史状况,而且从根本上蕴含了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继而为无产阶级指明了革命的方向一—共产主义。也就是说,共产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扬弃,本质上标识了一种与社会生产力相匹配,更加平等的正义社会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共产主义既是对资本主义非正义性的内在批判,更是对实现人的现实平等的正义社会的构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摘要:加速主义揭示了资本通过技术迭代与生产加速实现剩余价值扩张的本质。一方面,资本凭借对先进生产力的垄断,将数字化生产、算法控制与全球流通链深度融合,加剧了劳动异化与阶级分化;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内含的技术民主化潜质(如开源协作、分布式网络)为无产阶级突破资本霸权提供了物质基础。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辩证性,无产阶级才能以“技术-阶级联盟”重构集体行动逻辑,争夺技术主导权,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解放性力量,最终在技术加速与减速的张力中开辟解放路径。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人口生育作为兼具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人类活动,其逻辑基础随时代变迁而各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生育的基础动力,塑造了不同的生产和交往关系,并最终演化成不同的生育选择和观念。封建主义以农耕文明为主导,资本主义则以工业文明为核心,两者中人口生育分别呈现出促进与阻碍人的发展两种不同趋势。阐明不同社会状况下人口生育的不同逻辑,对于明晰资本主义社会中生育的异化本质及其扬弃路径,协调人口生育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