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本文总结了新质生产力之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方式,新型工业化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以及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前进方向。为实现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需要在制造强国战略的引领下,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并在构建的过程中贯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要求。首先,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促进产业转型、优化制造业行业结构,驱动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高发展质量,以此赋能制造强国战略。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工业产业链韧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工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还可以通过引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新型工业化建设。其中,质量变革主要包括新质生产力所引领的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效率变革主要包括新质生产力所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变革主要包括新质生产力所引领的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育创新。未来,在三大变革路径的推动下,我国工业体系将不断向高端化、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包容性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本文分析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规律,为今后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10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11-2022年286个城市的数据,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测算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探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对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则相对滞后,且区域差距逐渐扩大。科研人员、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高质量劳动者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均衡问题,西部地区创新投入和转化能力的不足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创新投入的支持,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以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如何安全有效促进数据跨境流通和赢得数据跨境流通治理话语权主导权,成为各国博奕的焦点。当前,受各国数据治理理念,核心利益诉求,深层次个人数据安全、国家数据主权、数据跨境自由流通不可兼得的“三元悖论”以及传统数据治理手段制约,国际数据跨境流通领域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并存、多套治理模板竞争、多轮博弈持续演进的博弈态势,以及数据跨境流通治理碎片化割裂化的局面。当前,我国以国家安全与数据跨境有序自由流动并重为基本特征的数据跨境流通治理主张,不仅契合我国发展实际,而且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愿望。总体而言,数据跨境流通治理中国方案是一种合意的数据跨境流通治理方案,但在具体实践中我国数据跨境流通治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如有些规定不太合理导致企业数据跨境流通操作成本高、数据跨境流通治理参与度低导致数据跨境流通互操作性较差、与国际高标准数字经贸规则存在衔接障碍等,同时面临国际上异样的声音,甚至存在被污名化、被打压的风险,不利于数据跨境流通治理中国方案效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在数据跨境流通治理领域赢得话语权主导权、推进数据跨境流通国际治理,我国应坚持多边主义,推动以联合国和WTO为主导的国际机制建设;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扩大中国方案影响力;加强双多边合作,增强数据跨境流通互操作性;对接高标准数字经贸规则,提高数据跨境流通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