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当前的数字人文宣称重视语言学研究,但其关注焦点实际上却片面局限于计算语言学等领域,缺乏对语言学学科发展现状的全面理解。文章是对语言学,尤其是方言测量学领域的活跃学者——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黄河博士所作的访谈,目的在于疏通语言学与数字人文的关系。黄河博士认为,“数字人文”应指数字技术辅助下的人文研究,而语言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群,既有偏向人文的领域,如文献语言学;也有偏向自然科学的领域,如神经语言学;还有偏向社会科学性质的领域,如地理语言学。计量方法在后两者中的应用已然十分普遍,这可能也是语言学界较少强调“数字人文”这一概念的原因之一。“数字人文”这一标签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有意义的,但其覆盖范围会逐渐缩小,亦不具备构成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此外,黄河博士还以方言测量学为例,指出该领域现阶段计量研究存在的部分问题及一项好的计量研究须具备的要素,其见解对各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都深具启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肩负着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重任,而目前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不良观念悄然传播,干扰了高校学生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树立。墨家思想内涵丰富,时代价值显著,凝聚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规范,其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博大深沉,对高校学生具有指引意义。墨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一方面深度挖掘墨家思想的精髓要义与时代内涵,另一方面积极寻求高效的思政教育方法,使墨家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从而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岩体力学”课程因为内容理论性强、课程思政缺乏顶层设计、专任教师人文和专业素养不足、思政落实重理论而轻实践等原因,课程思政效果不够理想.为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分析该课程特点基础上,现通过修订教学大纲与教案、提升专业课教师人文与专业素养、多元化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理论与实践协同育人等方式,开展课程讲授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融入与建设研究,并对课程思政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培养地质领域高素质人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巨大的新质生产力赋能空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目前,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面临农业新质技术发展滞后、农民数字素养相对匮乏、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有限、乡村绿色发展资金短缺、乡村治理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困境。基于此,亟须以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模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以数字素养培育增强乡村人才振兴的新动能,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以技术平台搭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方案,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以绿色转型发展重塑乡村生态振兴的新优势,加强乡村生态防护:以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乡村组织振兴的新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文章从质量管理视角探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且在内生性问题处理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这种提升作用不仅源于对信息披露体系的直接促进,更在于对企业组织结构和流程的深层次优化与重构。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加强活动控制,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尽管数字新质生产力能提升信息透明度,但其对管理层披露意愿和行为的直接影响有限,信息透明度并未如预期般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通过异质性分析和门槛效应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数字新质生产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即相较于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在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中获益更为显著。这些发现可为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