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数字出版研究》
摘要:2023年6月17日,首届出版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海外专家分别就出版业数字化进程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时代国际出版界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出版教育与人才培养发表见解:一是出版产业布局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出版”范畴,出版商的角色定位发生转变,正逐渐成为科学的工具制造者、平台建造者和行业促进者。二是媒介融合时代国际出版界面临着人工智能、社交媒体带来的冲击与变革,面临着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产业多样性和包容性、吸引下一代读者等方面的挑战。国际出版界需要及时调整和制定数字版权政策和新版税计划,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以透明的、负责任的方式推进关于全球出版产业界的讨论。三是当前出版业的媒介融合远未完成,在此背景下出版教育至关重要,国际合作不可或缺,出版的价值与重要性将长久存续。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进一步加大了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从市场、业务间的传统竞争转变为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竞争。转变管理理念思维,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改善企业运作现状、提升运作效率影响重大。供应链管理作为关注成本、注重效率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凸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供应链管理应用深度的增加、重要作用的发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企业实时跟踪和管理供应链各个环节,提高管理的准确性。供应链管理不断完善与发展,已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章从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意义切入,深入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强化应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企业更好地推进供应链管理、深化供应链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数字出版研究》
摘要:本报告系统梳理2022年419篇海外学术期刊出版理念与实践的相关论文、报告和文章,以“环境—制度—实践”为框架,通过Nvivo11计算机辅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三轮编码,来展现开放科学背景下海外学术期刊出版全景。研究发现,海外学术期刊出版界正从产业、技术、社会环境上构建开放、共享、公正、可信的开放科学生态,并在制度与实践层面进行相应建设与创新。第一,海外学术出版商商业整合和并购加速,转向为深度嵌入研究全过程的服务平台。作为重要驱动引擎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据共享、跨平台协作式基础设施以及文化规范重要性愈加凸显,共同推动学术期刊从结果开放走向过程开放。第二,开放科学制度建设力量不断扩充,各国开放科学新政加速出台,制度化进程全面提速,交易制度、学术评价体系逐步规范化。第三,海外学术期刊出版商以改进工作流和服务科研范式变革为核心展开实践,共同推进学术期刊开放科学生态系统构建。
分类: 历史学 >> 博物馆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本研究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样本,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广东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表明:隋唐以前,岭南地区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格,但整体开发程度不高。宋元以后,广东开发日益成熟,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地理格局成型;明清以后,广东发展成为全国的先进地区,文物鼎盛。历史时期,广东塑成珠三角文化核心区,先后形成粤北、粤东、粤西三个次核心区,核心区和次核心区之间形成由西江、北江、粤东沿海三个轴线带联通的放射聚集的空间结构。交通、经济、政治、移民等是历史时期影响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重要因素。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农业政策根据其主要目标存在三个不同阶段:粮食安全阶段、农民收入相对贫困和城乡融合阶段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内大循环的新格局下,本文按照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从三个层次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再定位及战略选择进行阐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从传统农业的粮食供给功能视角出发,尽管饥饿问题已经解决,粮食安全仍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这要求我们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粮食安全支撑国家安全,保障国内大循环。可通过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农业“新基建”推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从宏观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视角出发,现阶段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和城乡要素市场割裂是阻碍国内大循环形成的两个关键体制机制性障碍。这需要多渠道稳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矫正城乡收入差距,以进一步释放农民的消费需求,防止农村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死水区”;同时,打破城乡之间人才、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性壁垒,实现要素市场的统一和城乡融合。最后,从农业产业链和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要注重发挥和引导农业的多功能,包括营养健康、生态环保、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功能,这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