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演进中的新质发展,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主题,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战略安排。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应该从逻辑起点出发,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从现实难点着眼,系统审视和剖析存在的“一体化”育人理念长期悬浮、多元育人主体间沟通欠缺、各学段课程内容重复庞杂、全过程保障机制有待形成等问题。基于此,要找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落点,应该从理念共铸、主体共进、内容共频、机制共振等方面着力,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建设,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从“机械叠加”向“有机生态”的范式跃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守正创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然面对的课题。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理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守正之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段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要从思维理念、体制机制、行动载体等方面把握创新之道,厘清“主线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时代内涵,构筑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四位一体”建设模式,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实践平台。要以问题为起点谋划建设蓝图,以目标为引导推进建设过程,以效果为标准展示建设成绩,实现守正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6
摘要: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的生产力,是整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新表述。其中,教育是释放技术效能、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的知识生产力,科技是牵引创新动能、推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挖掘价值潜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优质生产力。从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理论出发,以知识生产力、第一生产力、优质生产力为视角,阐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三重逻辑,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对融通数字时代知识、技术、人力资源,系统把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8-22
摘要: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是打造国家安全教育新格局和实现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面临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应系统把握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意蕴、理念遵循、学段特点和具体路径,确保国家安全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得到有效实施,为培养具有国家安全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实的教育支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学校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必然举措。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一体化机制建设不健全、教师队伍互补性不足、教学资源建设不强等问题。在实践路径中,要在政治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下,进一步深化一体化机制建设、细化不同学段教育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建设等,形成科学、有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摘要: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创新理论纳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任务,是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围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比较逻辑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知识谱系;在课程实践中推进改革创新,探索形成“理论与故事”“穿越与思考”“典礼与班会”等课程实施形式,不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通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具有重要赋能作用。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的理论逻辑,并识别出当前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均、信息安全风险、社会保障不足、产业被动变革、公共服务缺失、劳动结构失衡等现实问题,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的现实路径。为此,需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数据共享、协同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升级、协调地区规划、统筹人才培育,推动区域一体化共建共享机制,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12-12
摘要: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在课程结构上仍存在脱节错位、模块分割、内容重复、协同不足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的根本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理依据和理论支撑不足,思政课课程结构尚未确定多样性统一的基础,没有统一的逻辑起点,没有整体贯穿的主线。“大概念”是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结构多样性统一的基础,基本问题、持久理解、表现性任务和评价量规的同步进阶形成以“大概念”为主线、“大概念”进阶体系为框架的螺旋式课程结构,能够有力支持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思政课螺旋式课程结构与“大概念”教学法紧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