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创新了演讲宣传动员的方式方法,将其作为宣传动员构成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以中央苏区的演讲宣传动员历史实践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探究演讲宣传动员在中央苏区兴起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演讲宣传动员的主体构成与培养、核心内容与价值导向、动员方式以及传播策略等内容,以期还原演讲宣传动员在中央苏区发展的历史图景。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权建设过程中政商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此阶段,中央苏区的政商关系既存在苏区成立初期的政商盲目对立,也存在党的六大、“一苏大”等会议精神指引下政商融洽互促的积极发展,同时也不可否认存在因“立三路线”、左倾劳动立法等错误作法引发的政商关系倒退与反复,等等。分析研判中央苏区政商关系发展脉络,对当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即:通过法治途径,依法保护商人阶层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革命性,并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资源动员理论为中国革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但由于预设了动员与革命的同一性,从这一角度出发的研究容易陷入“有效动员”与“革命成功”的循环论证之中,忽略了资源动员本身的复杂后果。本文以1934年“于都检举”事件为切入点,认为在中央苏区独特地理单元所限定的物产分布和商贸格局下,长期持续的外部战争会使军事对抗很大程度上转化为资源消耗问题。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划分阶级、发起运动等方式强化了资源动员的效率,同时产生的商贸断绝、粮食匮乏、干部蜕变等后果,也使苏区社会面临严重的内部困境。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摘要:中央苏区积极推动合作社、工会和平民学校等群众性组织建设,调动和发挥工农群众改善自己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群众性民生运动打破以宗族统治和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开创新的劳动互助关系、经济合作关系,创建男女平等、群众的阶级互助,锻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人格,形成了民生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同步并进局面,初步奠定了建构一个新国家、新社会的社会基础。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不仅在军事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话语体系建构方面更是举步维艰。为打破俄式革命话语主宰支配、回击国民党话语专制统治、争取白军士兵认同革命话语,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挖掘话语资源,丰富话语内容,根据话语客体的话语特点创新话语形式,开展话语传播,进行对外话语叙事,逐步建构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话语体系和对外话语权。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权的博弈与建构,消除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歪曲话语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在中国广泛传播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展现给外界,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更大舞台起了巨大奠基作用。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史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摘要】:本文在综合《中国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中共青团的相关历史文献档案以及《青年实话》等苏区共青团宣传物等一手史料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在中央苏区根据建设中起到的经济建设作用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析,发现1929年至1934年的苏区共青团通过耕田与植棉等直接农业生产活动、募捐与公债购买等直接经济金融活动、团费征收工作等直接参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通过开展节省运动、“青年团礼拜六”、“冲锋季”、“红五月运动”等运动式工作以及教育活动等间接参与到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并且苏区共青团的相关经济建设工作中还呈现着即时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目的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特点,在中央苏区根据地的经济巩固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5-04-17
摘要:毛泽东《寻乌调查》蕴含土地革命与创制中央苏区婚姻制度的内在逻辑。土地革命构建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形成新型婚姻场域的结构。妇女占有地权,是创制中央苏区婚姻制度的根基。寻乌旧有土地关系展示出封建婚姻妇女受压迫受剥削的程度,寻乌土地斗争展现地权演进推动创制中央苏区婚姻制度的规律。寻乌调查精神是创制中央苏区婚姻制度的灵魂,它开拓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力争独立自主创制苏区婚姻制度的路径。反封建精神,是临时中央政府创制中央苏区婚姻制度的特定价值指向。毛泽东寻乌调查,为一年后创制中央苏区婚姻制度打基础。《寻乌调查》展现妇女期待解放、渴望自由、追求平等,为创制中央苏区婚姻制度提供价值规范。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17 合作期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塑造干部清正先行者、政府清廉建设者、政治清明维护者的清正廉洁形象。通过坚定一心为民的信念、制度约束与组织整顿双管齐下、学习教育与领袖示范相结合等途径,推进党的清正廉洁形象塑造。中央苏区时期党清正廉洁形象塑造的实践,对新时代强化党的形象塑造的启示主要有:以全面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升党清正廉洁形象的高度、以强化廉洁教育厚植党清正廉洁形象塑造的内在特质。以健全廉洁制度壁画党清正廉洁形象塑造的脉络蓝图、以加强媒体监督拓宽党清正廉洁形象塑造的空间场域等。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摘要:井冈山斗争及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项从痛苦到觉悟的宣传动员农民的宣传方式,即:从认识农民痛苦入手,引导农民进行日常斗争并将其作为宣传动员的抓手;通过帮助农民解决痛苦,促进日常斗争向带有革命性的政治、军事斗争转化;通过在斗争中贯彻群众路线,促进党同农民建立血肉联系;最终启发农民思想政治觉悟,塑造农民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宣传动员方式对中国共产党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国革命则面临着将“一盘散沙”凝聚成“铜墙铁壁”的时代任务。从微观上看,土地革命是在农村熟人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此背景下,封建剥削关系与人情关系相互交融,使农民不易与地主富农撕破脸皮并发动革命,缺少革命的文化资源。通过一系列农村社会调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谱农村熟人社会运行规律,恰当地处理了熟人社会里的阶级关系,在与宗族势力、人情关系的博弈过程中,探索出契合乡土中国内在机理的组织架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在深入基层社会时跨越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家政权内卷化”陷阱,最终在缺少革命文化资源的农村成功发动革命并实现了良好的基层治理。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共产国际会议指示精神以及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在前期成立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党校的基础之上,于1933年成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中央党校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把“主义与政治上之训练”作为主责主业,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亲身革命经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作为办学宗旨,把“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作为教学方针,成功探索出一条“为党育”的干部培训模式,有力地解决了干部短缺和素质提升问题,培养了一大批“苏区好干部”。深入研究这一时期党校为党育才的实践探索,对于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首次尝试,也是其建立情感体制的开端。中共在当时严峻的内外形势和阶级分析法的影响下,形成了以阶级感情为中心、强调高涨的斗争情绪的情感准则。这一情感准则藉由宣传动员得到强化和扩散,通过脸谱化的敌我形象呈现、多层次的宣传网络渗透、高密度的运动竞赛批评、情绪化的修辞句式表达、嵌入式的情感指导展示,在苏区内部造成了紧张激烈的革命空气,由此形成了中共严格的情感体制。情感不仅提示了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特质和政权合法性的关键切入点,也有助于反思强大的宣传动员能力所引发的深层影响。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4-27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机关党的建设逐步展开,并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历史经验,具体表现为: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构建完善的机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明确党支部的功能性地位,优化机关党的组织体系;保障规章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推动机关党的政治生活健康发展;发挥优良作风的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筑牢党报党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活跃机关党的思想文化阵地。梳理和总结中央苏区时期机关党建的探索历程及基本经验,对于准确把握机关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新时代机关党建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融合发展是革命老区新时代振兴发展的重要议题,揭示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在系统厘清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旅游消费指数和融合发展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18—2022年原中央苏区108个县(市、区)的融合发展效率及其变化趋势,以双向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期内融合发展效率发展态势整体向好并趋于均衡,其增长主要依赖技术效率提升,正向增长机制后续动力不足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旅游消费通过产业关联实现投入资源的转移性赋能,显著提升融合发展效率,其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与动态累积滞后效应;在第三产业优势度的作用下,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的影响在原中央苏区内部存在双重门槛特征,赣闽两省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产生的影响大于广东省,广东省对外开放程度与融合发展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历史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太行山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晋冀鲁豫根据地以歌谣形式编写的红色启蒙读物。它是革命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向民众传播革命意识形态的重要途经,塑造了民众的话语系统和价值体系,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国家意志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见证了革命的发展进程。太行山红色歌谣保存并丰富了红色歌谣的种类和数量,为红色文献提供了新资料,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珍贵的文化遗产。太行山红色歌谣具有革命性与政治化、大众化、生活化、地域化相结合等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价值和强大的感召力,推动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于深化华北革命史、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以及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