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文章基于长三角4省市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交互项对共同富裕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交互项对共同富裕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为此,应当全力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新质生产力嵌入深度,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营造共同富裕氛围;强化技术创新应用正效应,防止加剧贫富差距。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采用中国2004一2019年全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检验数字经济、流通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使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2)数字经济通过影响流通效率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但数字经济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呈现阻碍作用,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阻碍作用越明显。(3)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直接与间接促进作用越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地区会受到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虹吸效应影响而阻碍当地产业结构升级。(4)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都存在双重门槛,在跨越门槛值2.138后,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影响效果都显著提高并从负向转为正向。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展县域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对乡村产业的带动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基于 2011-2019年中国 27个省份 1844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交错双重差分法研究返乡创业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返乡创业显著促进了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考察处理效应异质性问题和使用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变量指标等方法进行检验,结果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返乡创业提高了县域经济的技术创新水平与资本集聚水平,进而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另外,政策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效果最强、中等地区次之,发达地区的政策效果则不显著。因此,建议继续实施与优化返乡创业政策,从促进创新和引入资本两方面探索支持返乡创业的长效政策扶持机制,并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明确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31省市2006—2017年面板数据,刻画异质性环境规制的总体情况与时空演变规律,基于空间邻接和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应用空间杜宾模型(SDM)估计环境规制总体强度以及行政命令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环境规制强度呈现逐年递增且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环境规制总体强度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行政命令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能促进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型环境规制则会抑制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其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故此,政府应探索多元化的环境规则组合方式,打破区域发展的行政壁垒,实现环境规制效用最大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问题,已成为全人类亟需共同关注并合力解决的重要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此,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2030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我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为了加快我国“双碳”进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碳金融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碳金融是伴随气候问题被广为关注的金融业的后起之秀,其具体的市场价值、发展模式等还需要不断地深入挖掘,但不可否认的是,碳金融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深入研究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途径及影响,对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文章收集2008一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以及科技创新在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差异性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正向支持作用,资本市场服务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科技创新在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服务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发挥不同的中介效应,且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也基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采用 2011 ~ 2021 年我国 28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显著的提升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数字经济可通过改善要素结构与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间接驱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表现为“西部>东部>中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影响程度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呈现出线性影响,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既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8~2020年中国817个县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既能促进提升农村居民相对收入,也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推进了西部地区共同富裕进程。分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在县级市中要大于非县级市。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经济数字化以及乡村生活数字化对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乡村建设驱动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渠道,意味着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乡村治理数字化门槛,跨越门槛值后,数字乡村建设弥合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由此,在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西部地区纵深发展的同时,应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差异,搭建区域共建协作机制,兼顾其均衡发展,建立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共同富裕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数字乡村治理能力,以良性数字乡村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共享共同富裕成果。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金融、消费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产生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消费升级。然而,这一显著变化是否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呢?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 省市2011~ 2020 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消费水平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消费水平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水平的门槛效应调节。因此,应当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稳定发展,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提倡青年群体理性消费,积极参与创业创造;统筹协调生产要素资源禀赋,服务产业结构升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基于2010—2022年我国 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历年各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但在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中存在异质性;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在绿色金融政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此外,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金融政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为此,应通过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提高绿色金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灵活性,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有效地发挥绿色金融政策的重要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为破除城乡金融体系二元对立、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助推城乡融合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从产业和城乡协同发展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融合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效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从各维度来看,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是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信贷和保险业务发挥了显著的协同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城乡融合效应在空间和社会维度上显著;在东部、中部地区和农村资金外流程度较轻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融合的作用更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产业和城乡间流动,发挥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间接赋能城乡融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抓住“数字经济”的契机,推动地区绿色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全方位绿色转型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将其与地区绿色发展数据相结合,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机制分析揭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一间接路径推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的绿色发展并未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数字经济不同维度的分析来看,各维度均对地区绿色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从地区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非资源型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推动地区绿色发展;而资源型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则对地区绿色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企业跨地区融合机制,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因地制宜实施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关键。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建立“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碳排放”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效率提升的重要传导渠道;就异质性分析而言,我国东部地区以及在人力资本和科技财政投入方面具备优势的区域,数字经济在碳减排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据此,本文认为数字经济时代应依托产业结构升级的碳减排优势,促进新兴技术和业态的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以大湾区人才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法论述了数字技术与人才技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分析大湾区数字经济背景下人才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与规律,探索大湾区人才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就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首先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其次,以装配人力资源角度寻求突破点,探讨数字科技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后,基于数据提出建议:(1)要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要大力推动网络技术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运用,以数字化为手段,促进人力资源有效配置,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一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逐渐崛起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通过模型设定、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等步骤,得出了显著的实证分析结果。其中,本文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就业人数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存在负向影响,可能是由于就业增长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受益较少。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促进数字经济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建议加强数字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2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既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对民生福祉产生重要影响。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探究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财政投入发挥显著作用;异质性方面,绿色金融的共富效应在资源型省份、国有经济份额较高省份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更显著,且实现该效应有赖于具体的政策安排;路径机制方面,绿色金融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提升效果随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化而逐渐增强。上述结论为全面评价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以及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南都学坛》
摘要:以全国111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其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分组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因城市发展阶段、地理区位以及规模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和中小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途径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研究结论不仅拓宽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路径,也为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改革措施,还是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论文从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的视角出发,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45个地级市2007一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建设对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规制强度有助于强化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促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诞生和发展源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其离不开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宗旨。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以我国286个地级市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方面。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研发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