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改善与企业债务融资一—基于巡回法庭设立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法律环境对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范围至关重要。为逼制司法地方化,促进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起设立地方巡回法庭。以我国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巡回法庭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司法改善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所在省份被巡回法庭覆盖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降低;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垄断企业以及经营风险大的企业中,促进了债务市场的竞争中性;可能的机制是,巡回法庭的设立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两方面,有效逼制政府的不当干预,提升司法公正性,促进债务融资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伴随着债务融资成本的下降,企业融资约束有所缓解,短期财务绩效与长期市场价值也得以提升。本研究为“法与金融”学说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新鲜经验证据,揭示了我国法治化进程与市场转型的密切联系,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ESG表现、媒体关注与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企业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表现是否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以2010一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检验媒体关注对两者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且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媒体关注能够增强这种负相关关系。在进一步研究不同行业和行业环境敏感度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后,发现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低环境敏感度行业企业中,ESG表现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向影响和媒体关注的正向调节作用也更明显。

  • “双碳”目标下企业环保投资高峰的形成及机制检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以2017~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企业环保投资高峰的影响,并基于债务融资成本和税收优惠视角,探讨其作用路径。结果显示,“双碳”目标提出后,企业出现环保投资高峰的可能性显著提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双碳”目标的提出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来促进企业环保投资高峰的出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双碳”目标对企业环保投资高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实施分析型和进攻型战略以及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环保投资高峰的出现降低了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于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完善“双碳”政策体系、调整企业环保投资行为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 偏向性用地政策如何强化了“隐性担保”预期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4-05-06 合作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针对我国地方债务超常规增长的现象,本文捕捉到导致“隐性担保”的更外生的制度性因素。2003年以来,中央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向中西部省份倾斜,而逐步收缩东部地区土地供应。本文从理论上说明偏向性用地政策强化了东部地区的“救助能力”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救助预期”,从而干扰了债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基于 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发现:东部地区土地供给偏向程度每减少1单位,城投债发行信用利差下降 1.03单位;中西部地区土地供给偏向程度每增加 1单位,城投债发行信用利差下降0.63单位。偏向性用地指标稳定性每增加 1个单位,偏向性用地政策对区域间城投债融资成本的干扰程度提高约4~5倍。研究结论表明中央政府更应注重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更加符合人口规模的用地指标调整可能间接提高债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将中国地方债的违约风险治理研究从传统的财政金融视角拓展到土地要素空间配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防范和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 不同集中度下供应商稳定性对公司的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供应商断供事件频发,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从外部利益相关者债权人的视角,收集整理2008一2021年沪深A股804家上市公司2825个年度供应商稳定性数据,实证检验供应商稳定性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供应商稳定性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表明外部债权人更看好供应商关系稳定的公司。调节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供应商集中度会削弱供应商稳定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在采用替换变量、更换回归模型、赫克曼两步法、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从作用机制上看,供应商稳定性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大规模公司、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较强及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样本中,供应商稳定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更显著。为更有效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公司应重视供应商的管理和维护,保持稳定的供应商关系,提高供应链效率;为充分发挥供应商稳定性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应将供应商集中度控制在合理水平;应实施差异化供应商管理策略,大规模公司、行业市场竞争较强及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要高度重视供应商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着力完善供应商关系管理,促使公司确定更合理的供应商稳定性水平。

  • 碳信息披露、企业收益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施,包括银行机构和债权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低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愈发关注。碳信息披露是否影响债务融资成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碳信息披露、企业收益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作用机理,提出碳信息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且企业收益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并使用逐步回归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企业为了更好发展应积极提高碳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以及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政府需持续加强对碳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以保障银行机构及债权人利益。

  • 超额商誉与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债权人如何看待高商誉传递的信号(高收益还是高风险)?研究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一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超额商誉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超额商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改变解释变量度量方法、使用PSM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内生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经营风险在超额商誉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信息不对称发挥了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缓解超额商誉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向经济效应。

  • 数字化转型速度如何影响企业债务融资——基于“降成本”与“去杠杆”视角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将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与宏观政策层面的“降成本”和“去杠杆”任务相结合,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速度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速度能够有效抑制代理风险、信息风险及声誉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有助于实现“降成本”的目标。对于非成熟期、供应链集成与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速度的“降成本”作用更明显。基于数字化转型速度优化的研究发现,一方面,相较于数字化转型匀速与减速,数字化转型加速显著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数字化转型减速提升债务融资成本的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的边际递减效应而非管理层自利行为;另一方面,反映外部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宽带中国”政策与内部数字化转型速度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方面具有“互补”效应。基于“去杠杆”视角的债务结构优化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速度能够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及资本结构,从而实现“去杠杆”目标,其中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去杠杆”作用尤为突出。

  • ESG信息披露数量降低了公司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现有文献大多探讨ESG的益处,但这难以解释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低披露率现象。本文基于融资结构中占比最高、依赖性最强的债务融资视角,探索微观企业ESG信息披露能否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企业ESG信息披露数量越多,债务融资成本越高,并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较为主观且难以验证的环境(E)和社会责任(S)维度。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凸显了非财务信息的“类保险”作用,体现为削弱了ESG信息披露数量与债务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区分债务期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上述结论主要体现在短期债主导的企业。从时间维度上看,ESG信息披露的消极影响随着企业披露年限增加逐渐减弱,并且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出现反转。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会计稳健性提升、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提升和媒体报道增加均有助于缓解ESG信息披露的不利影响。机制分析发现ESG信息披露数量通过传递短期经营压力信号和提升信息漂绿风险两条路径提高了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文章阐述了新兴经济体ESG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挑战,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披露与——基于风险词频的分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新审计报告改革要求在关键审计事项中披露风险信息,该信息的外部感知是一种风险吸收还是风险溢出,是一个亟待检验的理论命题。为此,以 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统计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的风险词频考察风险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风险信息的披露显著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符合信息观的预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风险披露主要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影响债务融资成本:在企业代理成本较高、银行业竞争度较低的子样本中,关键审计事项风险信息披露对倩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这不仅为新审计报告改革的效果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于推进准则贯彻实施、完善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体系也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