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合规监管有效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治理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区别于以往政府监管方式,合规监管强调发挥公司的自我监管与治理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2年沪深 A股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期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合规监管对公司违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合规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促进规范运作;基于“压力-机会-借口”维度的机制检验表明,合规监管通过缓解经营压力、强化董事会监督和降低高管风险偏好来抑制公司违规;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司具备的合规管理能力越强、合规管理需求越大,合规监管的违规治理效果越明显。合规监管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性,且受违规频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合规监管有效性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资产质量与行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以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公司的资产质量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资产质量能够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此外,文章还发现,资产质量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较大,而在非信息披露违规中不显著;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显著影响资产质量的治理效果。文章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公司违规行为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为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必要性提供了证据支持。

  • 数字金融与行为矫正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微观企业主体治理有着重要影响,其能否有效矫正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本文选用2011 ~ 2021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公司违规是否存在矫正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弱化公司违规倾向与违规程度,对公司违规行为具有积极的矫正治理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发挥资源效应、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加强内部控制三个传导路径抑制公司违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在公司规模较大、市场法律制度环境较差的样本中更有助于矫正公司违规行为。

  • 中国式员工持股计划与:监督者抑或合谋者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以我国员工持股计划重启为背景,以2011-2019 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违规的影响。结果显示,员工持股计划降低了公司违规概率与频率。机制检验发现,员工持股计划一方面通过促进中小股东投票与委派董事涉入公司内部治理,另一方面通过信息传递提升独立董事履职效率并增加分析师跟踪。进一步地,区分违规类型后发现,员工持股计划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信息披露违规与一般违规;区分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后发现,员工持股规模高、锁定期长、高购买折价、无杠杆、无控股股东担保或兜底、无业绩条件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违规的抑制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违规的监督能够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论从公司违规角度验证了员工持股计划的监督者角色,为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 非处罚性市场监管、混合股东治理与——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11

    摘要:以间询函与关注函为代表的非处罚性市场监管以及国有股权与非国有股权相互制衡形成的混合股东治理机制为切入点,基于 2014-2020 年沪深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抑制公司违规频发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非处罚性市场监管与混合股东治理均能够导致公司违规减少,二者呈现互补关系,该互补关系主要源自混合股东治理对关注函性质监管效力的正向调节作用、混合股东治理对问询函与关注函类型监管效果的传导功能以及问询函与关注函对混合股东治理效果的传导功能;收函次数,函件文本长度等非处罚性市场监管力度越强时,上述效果越为明显,且收函次数对公司违规趋势的监管效力更强。准自然实验结果显示,2017 年《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修订稿出台能够增强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非国有产权,高效的司法行政环境与管理层法律音最有利于非处罚性市场监管与混合股东治理监督功能的发挥,非处罚性市场监管与混合股东治理引致的公司违规减少能够进一步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一线金融监管与混合所有制的制度合力保障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内在逻辑,为决策层有效预防微观市场失范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