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戏剧戏曲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戏剧艺术中的“写意”概念经历了一个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不断演进的复杂过程。从古至今,“写意”在戏剧艺术中的概念源流与理论外延,经历了从阐释中国戏剧的艺术特征到戏剧观念,再到美学原则的嬗变。这体现了中国戏剧艺术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中国戏曲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写意美学是表意主义戏剧的核心概念,只有以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为根基,以戏曲实践为依据,才能构建起中国戏剧自身的理论体系。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0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1976年以后到美术史和批评界界定的美术“85 新潮”这一段时间里,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赖深如先生的这批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花鸟画创作,并将其放置在文革思想洗礼之后的特定社会环境中来看,才能感知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生命力。赖深如在此时期的花鸟画创作已经摆脱了一种样式化的绘画。他善于捕捉山间野趣、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并十分和谐地运用轻松自然的笔意。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写意”是中国美学独特概念,但是“写意”的含义很少得到澄清。本文尝试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澄清“写意”的结构,用“之间”和“之外”来刻画“写意”的特征,并且以绘画为例探讨深层的美学结构与表层的艺术现象的关联。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当下的中国画发展存在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冲后遗留问题的负面影响,以写实与写意观念的百余年争辩不清为核心,其本质是中西文化价值观之辩。以至形成对中国文化写意特质不自信态度,从而产生了中国画领域的艺理不够兼通、笔墨不够精良、视野不够开阔三个危机,但同时,当下也拥有新时期的时代机遇。当把握传统画学的核心观念,深研中国画意象观与理法、审美、传承、实践规律,以中国画写意体系的建构作为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并探索一系列转化运用方式,以“两端三位一体”中国画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写意传承的实践路径。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写意”作为中国艺术的核心概念之一,兼具独特的审美意趣与文化内涵,但“写意”在传统与现代语境中所显示的模糊性,亦导致了后世的误读与滥用。因此,反思“写意”的真正内涵尤为重要。本文在梳理“写意”概念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挖掘了此前其意涵中被忽视的层面,通过与西方“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思潮中“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核心概念的对话,重新审视“写意”在创作时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启示,亦以《鸡骨图》为例,探讨作品中“意”的具体表达方式。
分类: 艺术学 >> 戏剧戏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戏曲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程式”概念并非“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而是从20世纪初戏剧领域中西之辨的端倪初现时对照“他者”而定义出来的,突出其“符号”“象征”的“非写实”意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程式概念和延安时期的时代环境、戏剧潮流不断互动,也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影响而增加了“体验”的一维,并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之中。但1959年,阿甲提出将体验与技术结合,是为“程式化体验”,伴随着戏剧界对“斯氏体系”评价的变化,程式理论中的“假定性”也开始回归。程式理论对戏曲演员的实践活动起到了形塑作用,戏曲演员的实践活动则使戏曲的程式特征愈发凸显,以“程式”为中心的言说与实践互动使现代戏曲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表演传统。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视觉艺术家、导演沈伟的采访,探讨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写意”能否作为一种中国式的、共通的美学元素,在跨媒介与跨文化的艺术实践中与世界文明形成对话的空间。沈伟认为,创作者们在艺术探索中应不断定位中国美学的价值,寻找传统与当代的共鸣,全方位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文化底蕴与东方美学的积淀,进一步在当代创作出融通传统美学与新时代视野的、开拓的中国艺术。在跨域的对话中共同探讨中国当代艺术与现代文明、现代社会、世界文化发展的关系,拓宽世界对于中国艺术的认知空间。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王朝刚的绘画充斥着极其强烈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从油画创作的角度而言,其面貌的形成依托于三个方面:一是从观念上探求延续中国传统文人画精神的表达路径,以油画作为媒介继续探求传统精神内核层面的突破;二是从创作思路上对中国画史及其题材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和拓展,从庭院景观延伸出的符号研究成为基本的叙事逻辑,形成新的问题意识;三是从艺术语言上创造性实践了传统画论中“逸笔草草与油画语言的统一,创造了一种具象写意的新语言,通过回归传统题材、重构传统符号、延展传统写意的油画语言,尝试性地探索着极具个人特色的当代中国油画的新路径。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王朝刚的绘画充斥着极其强烈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从油画创作的角度而言,其面貌的形成依托于三个方面:一是从观念上探求延续中国传统文人画精神的表达路径,以油画作为媒介继续探求传统精神内核层面的突破;二是从创作思路上对中国画史及其题材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和拓展,从庭院景观延伸出的符号研究成为基本的叙事逻辑,形成新的问题意识;三是从艺术语言上创造性实践了传统画论中“逸笔草草与油画语言的统一,创造了一种具象写意的新语言,通过回归传统题材、重构传统符号、延展传统写意的油画语言,尝试性地探索着极具个人特色的当代中国油画的新路径。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本文以连续8年的“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为引子,并以19世纪陆续举办8届的法国印象派画展为参照,分析中国“写意油画”在当下发展的三个问题:第一,以“写生”证明主体“在场”的状态;第二,以“我们”实现群体“共在”的可能;第三,以“间性”强化主体“互动”的空间。三者无非说明在“写意性”问题上,当代油画家们已经从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对形式本体语言的执念中走出,以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拓展自我的精神世界,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在物/我之间,在有/无之间,在形/意之间,在观/念之间,建立新秩序。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6-04
摘要:《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江山》《新的天地》是党和国家认定的党史主题曲,其政治地位的确立在具有权威意义的仪式场合中展现。党史主题曲将思政意蕴注入意象摹写中,在语义呈现上突出了领袖颂赞、百年成就和党群关系等要素。而其内在意涵则是对中共的执政形象、初心使命和政治话语的诠释解读。这种将思政理念进行艺术表达的手法可以用写意思政来概括,党史主题曲就是其成功应用的范式。这为主旋律文艺创作提供了历史经验,即文艺抒情与思政表意统一;文艺底蕴与时代脉搏联动;文艺表达与人民话语融合。写意所折射的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典雅气质,与思政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蕴有机统一,党史主题曲或可视为“两个结合”在文艺领域的典型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