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分析及Markov链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样本观察期内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稳定提升但存在显著空间分布差异,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且随时间演进不断扩大;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等级分布状态总体相对稳定,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和较强空间依赖性,水平区间的动态演进以相邻阶段转移为主,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整体呈现向好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但也存在向下转移风险。据此,建议各省份基于区域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加大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挖掘力度;强化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特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优化特色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基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2011-2020年中国省域现代化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Markov链对区域差异、时空演变和收敛稳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份现代化水平在不断上升,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且呈现“东优西劣”布局;从地区间总体增速来看,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呈现“良性追赶”的趋势,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2)全国现代化水平的总体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距均呈现波动缩小的趋势,中部地区内部差距呈现波动扩大的趋势,我国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3)各省份现代化水平发展流动性不强,各水平地区突破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困境较为困难。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分类,围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4个数字产业和数字产业规模、就业人数、企业数量3个核心维度,构建了基托指标体系,并运用优劣解距离-熵权法测算出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3一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我国省际、四大地区、八大综合经济区和六大经济带之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存在天然的数字鸿沟。空间上,四大地区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呈现东部引领、中部提升、西部追赶、东北振兴的空间格局,也表现出“沿海-内陆”依次递减的两极化形态。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朝向更不均衡的方向演变,无明显收敛迹象,并且区域间差异始终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空间发展特征来看,我国省际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在从低水平、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高水平发展演变,且存在“高-高”或“低-低”组合的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及“俱乐部收敛”特征。要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支持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加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先在东部地区打造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云集的先进生产力园区,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市场和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