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王符在《潜夫论·德化篇》中阐述“道”“德”“教”“化”在敦化性情、化民成俗中的不同作用,进而提出以“道德”为本的社会教育主张。道德与教化相比,具有本源性和基础性,正如“民心”与“民事”一样,二者主次分明,各有其地位和特点。对于为数众多的普通人来说,君主及其官员承担着教化民众的重要责任。同时,执政者本身的品德言行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教育的效果,故而君王当以古为鉴,效仿古圣先贤,以“道德”为教化之本,务必让人们忠厚正直、心性纯良,以拯救“衰世”之弊。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6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作为档案安全刑法保障的“最后防线”,档案犯罪刑罚具有遏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功 能。考察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 14份档案犯罪裁判文书发现,档案犯罪刑罚总体呈现犯罪追诉率 低、适用罪名集中、量刑畸轻、缓刑比例大、犯罪人再犯率高等特征,难以有效惩戒和预防档案犯 罪行为。究其主要缘由,既有档案犯罪刑罚种类单一的因素,也有档案犯罪量刑标准宽泛等原因。 建议通过立法增设档案犯罪财产刑和资格刑、统一档案犯罪量刑标准、规范档案犯罪缓刑适用等 方式,提升档案犯罪刑罚质效。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将《刑法》第114 条罪状由投毒行为修改为投放危险物质行为。但是,《刑法》总则中仍有“投毒”的表述至今未进行相应修改。学界目前通说是通过目的解释将总则部分“投毒”等同于分则“投放危险物质”,此解释结论意味着对实施了投放放射性物质型或投放传染病病原体型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罪犯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具备正当性。然而,这一解释结论不仅会因形式逻辑缺陷而削弱刑法权威性,还可能不具备罪刑法定的正当性。为完善该目的解释结论,一方面应贯彻形式理性观念,引入“令人中毒的症状”这一文义来连接“投毒”与“投放危险物质”,实现目的解释结论的合体系性与合文义性;另一方面应贯彻实质理性观念,通过对“投”与“毒”文义的目的性限缩,平衡自由价值与安全价值,以期实现目的解释结论的实质正义性。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条文的第2款、第3款大量存在“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等类似表述,用以确定对应罪名的法定刑幅度,发挥入罪门槛或者法定刑升格条件的作用,但是对于什么样的犯罪事实符合“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却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司法解释的指引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在司法层面将“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明晰为具体情节时不应排斥数额情节的加功,同时这类情节指向的犯罪事实应当限缩在责任刑情节的范围内,以契合责任主义的基本立场。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轻罪时代来临,对犯罪处遇的理念与模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因应时代变迁,须确立人本化、类型化、一体化、社会化的犯罪处遇理念。应以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程序简便化及执行宽和化为导向,完善轻罪处遇。轻罪时代不能忽视重罪治理,应在平衡刑事法的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双重机能前提下,优化重罪处遇。此外,还需进一步健全犯罪处遇的配套机制,包括犯罪人的人格调查制度、行刑衔接机制以及前科制度等。
分类: 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4-11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刑事实体法的设定和理解要考虑诉讼程序中的证明困难问题,贯彻实用性原则并承担起减轻程序负担的功能。据此,刑事推定规则下类型化的基础事实可代替待证事实形塑构成要件;并不违反责任原则的客观处罚条件的认定可发挥其减轻证明负担的价值;堵截性构成要件和基本构成要件存在规范的层级关系,前者既可独立适用也可在后者难以被证明时被选择适用;概括性构成要件是具体构成要件的存疑刑罚,其仅在该当具体构成要件的犯罪事实存疑时启用。存疑刑罚规范贯彻的是存疑从轻原则,也并未违反无罪推定原则。实体法应有限应对证明困难,避免过度犯罪化。刑法的设立和解释仍应坚持比例原则,重点考量行为的需罚性,坚守责任原则,秉持故意和过失分离处罚的罪刑相适应原则,禁止降低证明标准的不当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