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开放条件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关系需兼顾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制度型开放以其对内制度创新与国际经贸规则深度对接的双重优势,更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新型生产关系的内生需求,从而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基于制度型开放所构筑的开放条件下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机制在于,制度型开放可以通过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强化技术创新激励、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三个关键作用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三要素”升级及其优化组合。为了构建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体系,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亟须进一步加速并深化制度型开放这一核心策略,在进一步推动国内制度创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及畅通作用机制发挥作用的发展路径上,做到行稳致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处理好深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随着中国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有必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施制度型开放,既能充分利用我国独有的国内大市场,又能推进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开放与区域内的双边经贸合作,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加紧密地融合。探讨制度型开放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型开放的核心在于推动规则和标准的跨境融合,需要在外资流动、自由贸易以及金融领域进行发力。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完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增强区域间开放步伐协调、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改革、推动数字贸易制度创新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标准是贸易便利化的“推进器”,如何通过“标准协调”实现高水平开放的价值共创目标是我国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梳理中国与 25 个国家标准协调事件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中国标准协调的动态变化及规律,并对中国标准协调模式进行国际比较,进而从价值共创角度分析中国如何以标准协调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标准协调呈现不对称的结构特征,表现为中国主动向他国标准协调数量多于他国向中国标准协调数量。其中,行业标准协调正向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高技术领域迈进。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协调模式不同,中国标准协调事件数量与增加值率负相关。同时,无论是中国向他国标准协调,还是他国向中国标准协调,均能促进双边国家及关联的第三方国家间的价值共创,即中国标准协调的目的在于深化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实现价值共创和发展成果共享。上述结论不仅为我国实现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如何通过标准协调实现价值共创来推动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制度型开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关键。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和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重塑的时代需要。从要素红利到规则红利过渡体现了制度型开放的理论逻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之间既有交叉,又有融合。当前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不仅面临外部挑战,也面临内部约束。通过借鉴国外制度型开放的成功经验,我国应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深化国内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边境后”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自由贸易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加强“一带一路”规则与标准互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国家治理》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部署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上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顺应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其强大的信心和动力,主要源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导,新时代对外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我国已具备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使西北内陆区域不断走向开放前沿。 然而,西北地区的开放 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共建“ 一带一路” 以来,西北地区开放发展呈现六大特征:进出口总额规模较小,但 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共建国家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区位;贸易依存度有所提 高,但各省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不稳定,且与全国发展态势不一致;对外承包工程规 模起伏不定,占全国比重降低;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在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不高。 新时期,面临新的机 遇和挑战,未来西北地区深化开放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于: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通过“ 三重 开放”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与区域重大战略的协同性;深化区域合作,与东部 地区共建海外产业园区;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不断降低贸易成本。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实践者和试验基地。2013年以来国务院共出台的28个自贸试验区方案,是具有施政性质的决策性文本,是政府新一轮改革开放决策机制的集中体现。方案文本重点,是政府制度型开放中的资源配置。本文选择28个自贸试验区方案,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发现政府在制度型开放中注意力的配置特征,这些特征深刻体现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发现自贸区建设的制度性症结没有完全解决,进一步提高制度型开放的通行性、集成性、适用性、前瞻性、安全性,才能真正形成我国制度型开放新优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制度型开放作为一种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模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参与全球分工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江苏在市场准入便利化、创新制度法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本文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通过优化政策与规制环境、促进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开放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三条主要路径对制造业升级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制度型开放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江苏制造业未来不仅要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寻求更高层次的突破,还应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目标之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开放到制度型开放的发展脉络,围绕开放型经济体制以及开放空间、结构与动力构建了“一体三维”的开放格局。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新方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内部发展条件变化的双重挑战,需抓住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重大战略机遇,对接乃至引领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内外市场高效对接,陆海与东西统筹互济,拓展开放型经济新空间;深化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改革,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优化开放型经济新结构;加快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速度,激发开放型经济新动能,以此优化“一体三维”开放格局,重塑对外开放新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结合我国政策要求和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为外部与国际接轨和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两个维度。法治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石,发挥着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中,优化贸易服务、吸引外商投资、加强经贸合作需要进一步提升法治的协调性、可预期性和引领性。当前,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面临国际贸易服务规范体系协调性不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透明度不够、未能有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的标准调适等困境。应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导向,通过塑造“一站式”国际贸易服务流程、增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透明度、对接共建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路径,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法治支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制度型开放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对外贸易体系不断创新,资本市场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要素在于开放透明的法律体系、高效公正的行政治理、创新对外贸易体系、资本市场稳步开放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国际上,美国的制度型开放基本遵循国内规则直接向多边层面扩张的路径;日韩两国的特色在于积极主动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欧盟内部推行单一市场政策,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能够自由流动;不同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在设计和实施自身开放策略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制度型开放道路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国家治理》
摘要:中国当下正经历着深刻的融入全球化并深化制度型开放的历史进程,更加深刻地参与到全球金融治理和经济治理之中,成为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在维护全球金融秩序、积极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同时,不断争取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从而为全球金融稳定和中国金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应遵循制度型、审慎型、渐进主义金融开放路径,在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中坚持“五大自决”,即汇率自决、利率自决、资产定价自决、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自决和人民币国际化自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不断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自由贸易区是新形势下推动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本文关注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2011—2019年西部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政策效果,实证考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自由贸易区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本文对未来西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规划从功能定位、产业结构、配套设施及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