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在南宋这一“中国转向内在”的时代,陈亮以“事功之学”对朱熹理学提出了挑战。这场争论围绕“义利之辩”“王霸之争”和何谓理想人格三项议题展开。朱熹构建了形上学和伦理学的精微体系,陈亮则发扬了孔子积极用世的精神,以功利主义匡救世儒空谈心性之弊,两者构成了宋儒伦理学的主流与伏流的关系;在政治文化的向度,朱熹的儒家王道理想主义和陈亮儒法合一的现实主义,凸显了古代政治史的显/隐、表/里结构。朱熹意在挽“人欲横流”之世风,陈亮则拒绝朱熹的“醇儒”楷模,坚持孔子的学以成人理想,力主豪杰人格,以救理学人格论偏枯之失。从现代性视域看,陈亮所提倡的“豪杰”人格屡屡为后来的改革者所推崇;他对商业和商人地位的重视,可以视为倡导商业伦理之前驱。进入中国对外开放、积极进取的20世纪,功利主义从“伏流”翻转为“主流”,陈亮的政治理论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也颇有契合之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摘要:西方福利经济学起源于功利主义道德学说和边际效用价值学说。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继承功利主义传统,其效用理论在革新中流变。对价值判断客观性的追求,使效用计量方法在基数论和序数论之间转变;对效用的人际间可比性的讨论,则意味着在个体效用和总量效用之间做出选择。现代福利经济学逐渐抛弃了功利主义哲学基础,对效用理论进行了多元化的改良、拓展甚至重构,在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平等与正义理念、信息与权利等方面创造了新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大量的功利主义伦理和实践讨论,效用也不再是衡量福利的必要标准。在功利主义视角下考察福利经济学中效用理论的流变,有助于厘清现代效用理论的发展脉络,辩证看待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本质和现实意义。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道德规则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独特的规范,它们通常以施加义务的方式来约束我们的行动,道德规则的约束性成为检验功利主义学说之说服力的一个试金石。为了保证“幸福最大化原则”作为评价行动正确与否的终极标准,古典功利主义者多把规则视为帮助行动者节省计算成本的“经验法则”,此时规则本身并不是独立的行动评价标准,这种对规则的看法被罗尔斯称为“概要型规则观”。然而概要型规则与道德规则指引行动的方式不匹配,因此无法解释规则的约束性,密尔通过“假想普遍化论证”与“诉诸强制性制裁”的策略仍然无法补救;功利主义只能抛弃“概要型规则观”而采用“实践型规则观”,但此时功利主义将面临如何协调实践型规则的“自治性”与功利主义最大化原则的“终极性”之间的张力问题,这种张力导致功利主义学说内部的不融贯。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将构建一个创造力勃发、高度互联共享的世界,并引发人类的深度反思。人们对AIGC的担忧是由物质世界的生存问题、人性的弱点以及强大的外在力量三个方面导致的,根本原因是过于功利主义的思维模式。要战胜这些担忧,只有真正理解AIGC的内在价值,把它作为一种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其内在价值可以从技术、社会、文化和哲学四个维度进行理解。当前迫切需要个体、组织、世界三者协同共同建设一种新形态的数字文明。个体可从主动地学习、认识和实践方面努力。组织应加强制度设计、有效治理和条件保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推进格局。在世界层面,各国需深化交流互鉴,促进研发创新,建构制度规范,共同应对AIGC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