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护工这一基础性职位的支撑,然而现实中护工群体却面临种种困境。文章通过对Z市一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护工的研究,以劳动过程理论分析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中护工劳动受到服务对象、行政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制度规范等多重支配。护工因为被支配而产生了表层行为整饰和矛盾情感表露等行为。在支配缝隙中,护工通过“阴奉阳违”、搭便车、地域性结群、策略性回避以及辞职不干等方式实现对多重支配的非规则性反制,这也是护工群体展现其主动性的过程。民营养老机构中护工群体面临的这种困境是养老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公共政策需改进之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家庭农场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双重钟摆格局,这实际上只是农业经济研究领域中形式主义与实体主义经典对立的再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郊区涌现的夫妻代耕农场的生产劳动中,夫-妻这一劳动单位介于个体劳力与家庭劳力之间,兼具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因此,需要综合实体主义与形式主义两种研究视角和方法去展现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验。本文混合使用民族志田野资料和579 份问卷调查数据,共同勾勒出大都市郊区夫妻代耕农场的耕作图景与区域差异,并细致展示夫妻代耕农场的经营方式、生产效率、劳动过程、分工合作、租地契约、外部环境与历史变迁等境况,为家庭农场研究提供一个偏实质主义分析进路的现实案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鼓励草根创业的时代,大众“去组织化”的灵活就业趋势愈加明显。特别是部分前期具备工作经验和资本积累的劳动者,期望借助品牌加盟的方式实现从工人到老板的身份转变。研究从劳动过程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对H市8家行业代表性品牌的田野观察发现,加盟者在经历品牌资质获取中的隐形盘剥、定价体系与品控标准制造的“奖惩同意”、“责任自治”外衣包装后的类科层真相、“昂贵”退出机制书写的自我雇佣等来源于品牌所有方的事实性劳动控制后,加盟者日常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亏折、法律踩界、身心竞赛、市场挤占等一系列风险反噬。通盘审视加盟从业者与品牌持有者之间真实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帮助创业人员规避风险,发挥加盟制在盘活基层劳动力就业、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筑牢民众信任消费等方面的正向作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心环节,也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劳动者至上、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实现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为探究小农户在“去过密化的‘转折点’”如何自发应对,基于云南省凤庆县马庄村实际案例,以小农户的劳动过程为研究视角,归纳了不同类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小农户据此制定的作物搭配策略、生产节奏配置和劳动力投入方案,以及小农户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客观条件变化所作出的调整。研究发现,劳动力要素在小农户各项禀赋条件中居于核心地位,“快速增长的城镇化和非农就业”是促成中国农业生产进入“去过密化的‘转折点’”的关键变迁事件。在此背景下,小农户在“去过密化的‘转折点’”的自发应对,集中表现为其在农工商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调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岗位数字化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相关从业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权益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2016一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职业信息网络(0*NET)数据,构建涵盖工作时间长度和强度的过度劳动指标,实证检验岗位数字化对雇员过度劳动的影响及劳动控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岗位数字化使雇员面临着高时长、高强度的过度劳动困境。机制分析发现,岗位数字化通过在劳动过程中强化对雇员的劳动控制导致过度劳动,而以绩效为导向的计酬机制是最重要的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青年和高技能群体普遍存在数字化过度劳动现象,而大型企业和高内卷行业却呈现出低强度过度劳动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岗位数字化提升了雇员的加班概率,甚至形成了过度劳动的准制度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平衡数字技术进步与劳动权益保障提供了政策启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摘要]劳动过程理论起源于马克思,是探究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及其动态机制的重要视角。平台经济的新形态改变了传统劳动过程理论兴起与适用的背景条件,对该理论构成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扩展机会。虽然平台经济创造了资本与劳动互动的新场景,但劳动力如何转化为劳动这一劳动过程理论的内核并未改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平台经济背景下劳动过程理论的多元化议程,并对传统的核心概念赋予新的含义,以此为拓展劳动过程的理论边界和中国平台劳动者研究提供新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