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的实际交易量偏低,学者们表示低交易率会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动力不足,那么,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是否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消纳有待进一步考证。论文将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13—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对地区可再生能源投资和消纳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使得地区可再生能源投资水平显著增长,但对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无显著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基于额外性理论,论文进一步解释了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未能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的原因,并采用间接的实证方式进行辅助性验证。结论对建设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摘要: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已成为共识,而基于当地资源禀赋的可再生能源创新应用则是推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有效路径,能够带动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共同奔赴绿色发展和和谐富裕。其中,水电、光伏在青藏高原分布最为广泛,因而成为当地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并且水光互补又提高了绿色电力的供应稳定性。透过青海共和县的“水光牧一体化”建设,探索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的政策路径,以及如何发挥其在多民族共建青藏高原生态高地中的积极作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均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可再生能源企业科技创新是世界各国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由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双重外部性以及各国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国家、不同细分行业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同时,很多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新技术,进而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然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并购创新策略相结合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动因及趋势的分析,找出“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并购创新理论,分析可再生能源企业应该如何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为政府、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从可再生能源企业并购与创新的角度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是推进能源革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对其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较为充分,但较少涉及其节能减排效应领域。首先,通过构建包含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分析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对能源效率的正向影响效应。然后,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能够显著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但由于现阶段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较低,其影响效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次,采用滚动回归模型检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当占比在20%~45%之间时,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效应相对最佳。最后,从创新驱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并举方面提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和能源效率提高的政策建议。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能源部署对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是保障高比例新能源电力消纳体系建设的关键措施。以中国省级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小时级容量因子刻画可再生能源的区域异质性,链接省级电力系统扩容模型和区域经济调度模型,揭示多元化储能技术在资源禀赋差异下如何影响新能源电力消纳及电力系统碳排放。 结果表明:在跨省输电支持下,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显著刺激了高资源禀赋地区的新能源和储能装机,从而促进新能源电力的空间流动和均衡分配;储能技术能够提升新能源消纳并减少碳排放,相比低资源禀赋地区,储能在高资源禀赋地区的作用更加明显;受技术成本影响,多元化储能技术路线演进趋势不同,中期 2030 年以抽水蓄能技术为主导,远期 2050 年以全钒液流等电池储能为主导。 综上,在进行储能技术部署时应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及技术发展的差异,兼顾储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成本。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可再生能源用地需求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主要表现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空间冲突,可再生能源规划与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规则冲突,可再生能源扩张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冲突。导致冲突的外因为可再生能源空间规划的法律实现尚未成熟,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土地利用的间接影响被忽视。目前,美国、欧盟与德国在可再生能源用地和生态保护制度方面的立法与实践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中国亦可通过设立可再生能源专属规划区缓和空间冲突,为可再生能源用地提供法律保障以解决规则冲突,完善可再生能源用地管理框架以协调价值冲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地处中亚腹地的乌兹别克斯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能源电力合作亦是中乌合作的重点领域。2019年,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开始推行电力工业改革,计划在2030年前增加5 GW的太阳能发电量,以调整国内能源平衡发展。随着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推动能源多元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企业在该国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基于乌兹别克斯坦可再生能源及电力发展现状,研究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新能源电力合作项目,分析了中乌合作的建议与展望,得出中乌在可再生清洁能源电力领域发展前景广阔的结论。仅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可再生能源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可再生能源资源还有很大的未利用空间”与“消费端的用能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悖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基础是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技术突破,重点是生产对象的转变,必将根本改变生产关系。 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的“5P”目标维度中,可再生能源产消一元化范式的发展有利于增强能源供给、减轻能源贫困,降低高碳比例、助力气候治理,催生缝隙创新、解除高碳锁定,弱化能源战争逻辑、保障长期和平,培育共同利益驱动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