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1-06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王羲之与道士许迈的交游本是一段佳话,然而出自许迈之弟许谧等人之手、陶弘景編撰的道教上清派经典《真诰》,在述及冥界职官时,却将王羲之收系禁中,接受惩罚,道教文献中亦存数条史料足以证明许迈因为王羲之而受到牵连。为解释这一问题,本文从隐逸空间的角度分析门阀名士与道教人物的冲突本质。侨旧士人的隐逸空间可以分为实践空间与观念空间,实践空间包括人际关系网络与隐逸的具体生活条件,观念空间涵盖了隐逸过程中的身体感知与洞天仙馆想象。王羲之的复杂身份使他游走于两种空间之间,从而导致杨羲与许谧、许翙对他感到不满,最终在《真诰》的观念空间中让他接受惩罚。这一文本上的冲突实为东晋时期侨旧矛盾在实践空间与观念空间层面的体现。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河东柳氏“东眷”是东晋南朝时期边境豪族代表。十六国“胡亡氐乱”之际, 河东柳氏分东西二眷南 迁,其“东眷”侨居于雍州襄阳。自南北朝中后期至隋灭陈统一,其家族各支代表人物相继北徙入关。作为晚渡豪 族,柳氏“东眷”侨寓雍州边镇百余年,特殊的地域与社会环境及长期的边镇生活,铸就其独特的家族文化风尚。其 生活习俗、士风操守、学术文化倾向等,皆兼具南北,又与南北朝士族社会的典型风尚各有不同与侧重。柳氏“东 眷”代表人物北徙后汇聚于关中,凭仗其卓著才能与业绩,对北周、隋之军政多有贡献,其家族顺利融入关陇集团。 其代表名士深受南朝文化风尚浸润,在仪表风度、学术文化等方面有所表现。其时正值南风北渐、北朝取鉴南学与 南北文化融通之关键时段,柳氏“东眷”人物在此过程中发挥其融通南北的优势,并致力于推进江左风尚与关中地 域社会相结合,表现出文质相合“、辞兼文质”的文化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