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奚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唐代,奚人保持与唐中央的密切交往交流,向心于唐,认同华夏,这在奚人家族墓志中有明确的反映。奚人家族墓志中将族属归于黄帝系的记载与文献所载奚族为东胡系民族、源出宇文鲜卑存在明显不同。这种差异性书写缘于唐朝“华夷一家”的民族理念、奚是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一员及奚人家族“不外于中华”的历史事实,体现了奚人的华夏认同。奚人的华夏认同是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内涵的深刻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进程。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0-10
摘要:唐代的虚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与当时“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有关,也与唐后期国家的财政危机、财政体系和赋税征收方式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两税法实施前后,唐王朝的财政计会方式逐渐由实物数量为主转变为以钱额为主,但是国家在赋税征收中依然主要征收绢帛等实物,绢帛估价就成为影响国家财政收支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央财力的匮乏,度支在支出中肆意提高绢帛的估价,虚估由此而出现。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契丹蕃将家族是唐朝诸多蕃将群体中的一部分,在唐朝“爱之如一”的统辖理念与“和同一家”的民族关系基础上,其逐渐对唐朝廷产生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体现在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三个维度,突出表现在族属攀附、葬于中原、名讳选取、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实行以及墓志行文中对中原礼教的接受、认同和践行等方面。以李楷固、李光弼、王武俊、李过折等契丹蕃将家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对唐朝的向心力,对于维护唐朝北疆地区稳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唐朝贞观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大治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人口持续增加,社会治安好转,一切向好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与其侍臣在对话、诤议、奏疏中,阐述了各自的治国思想,逐渐形成共识,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对那时的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天,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要忽略贞观时期的治国思想,而要寻找其中的可借鉴之处,使其发挥当代价值,丰富治国理政的内涵,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